今年以來,武定縣聚焦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核心目標,通過“轉移就業拓渠道、政策落地強保障、公益性崗位兜底線、技能培訓提能力”四措聯動,以創新舉措破解就業難題,為鄉村振興注入堅實就業動能。

精準服務促轉移,拓寬就業“主陣地”。就業中心打出就業服務“組合拳”,破解農村勞動力“就業難、增收慢”問題。以“春風行動”“百日攻堅行動”為載體,構建“摸排—對接—輸送—跟蹤”全鏈條服務體系,精準建立勞動力信息庫,聯動企業收集適配崗位,開通返崗專車保障出行,舉辦“家門口務工招聘會”等架起供需橋梁。今年以來,組織招聘33場次,240家招聘企業478個工種提供就業崗位30932個。

政策宣傳全覆蓋,激活幫扶“加速度”。打造“立體式”政策宣傳矩陣,讓就業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壓實部門和鄉鎮責任,通過入戶走訪“一對一講”、村內廣播“每日播”、宣傳欄“圖文解”、微信公眾號“指尖推”、就業信息平臺“智能送”等方式,確保群眾對補貼政策、申報流程“一看就懂、一辦就成”。同時,建立補貼兌付“綠色通道”,實行“即申即審、應補盡補、應兌盡兌”。今年累計發放就業補貼超1000萬元,政策紅利精準轉化為群眾“口袋里的增收”。

公益性崗位筑底線,織密民生“保障網”。創新鄉村公益性崗位“聯動開發+規范管理”模式,一方面,開展崗位“回頭看”專項行動,督促各級人社部門排查整改崗位設置、考勤、待遇發放等問題,確保崗位“有人干、干得實”;另一方面,打破部門壁壘,聯合農業、林業、民政、發改等部門,圍繞鄉村保潔、森林防火、養老服務、基礎設施維護等需求,“按需設崗”。目前,全縣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4659個,實現困難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全覆蓋,讓群眾在家門口端穩“飯碗”。

技能培訓強本領,鍛造就業“硬支撐”。將技能培訓作為就業增收的“金鑰匙”,對脫貧人口和農村低收入家庭勞動力實施“全員培訓計劃”,開設家政服務、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種植養殖等“接地氣、易就業”的特色課程。通過“理論+實操”“培訓+考證”模式,確保有培訓意愿者“應培盡培”,經培訓有就業意愿者“掌握1—2項技能、獲得1項職業認定”。今年以來,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9511人次,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304人次,完成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081人次,85%的參訓人員成功就業或創業,讓技能成為群眾增收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