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姚安縣委書記 馮 毅
經歷了3年多的持續發力,姚安縣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14.56%降至1.2%,群眾對脫貧攻堅的認可度達到99.22%,在2017年成為全省15個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的縣之一,在打了個漂亮的脫貧攻堅戰的同時,也樹起了脫貧攻堅的標桿。
“我們把到村與到戶、強村與富民的幫扶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一村一規劃、一戶一計劃制定幫扶措施,因村因戶開展精準脫貧攻堅。”馮毅對全縣脫貧攻堅的工作如數家珍。4年來,姚安縣整合投入各類資金22.54億元,全方位改善貧困地區生存發展條件,農村教育和醫療衛生保障全面加強,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在因戶施策方面,帶領群眾探索出發展產業“抓票子”、外出務工“抓票子”、開發崗位“抓票子”、生態補償“抓票子”等多渠道增收途徑。目前,每個行政村都有1到2個特色產業,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增收產業。
為引導群眾樹立精準脫貧“主人翁”意識,實現“要我富”到“我要富”轉變,姚安縣持續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利用“梅葛宣講團”等平臺優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教演出2000余場次,講好脫貧故事,傳遞脫貧能量,引導干部群眾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黨的感恩之心,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自覺意愿和行動。馮毅舉例說:“姚安縣貧困群眾自強自立、勇于拼搏的例子比比皆是。左門鄉畢叭村的張祖壽,他自己和老母親均身帶殘疾。在黨的脫貧政策幫扶下,他矢志不渝,堅持與貧困作斗爭,積極發展烤煙種植、核桃種植、生豬養殖等產業,通過不懈努力順利脫貧。”
姚安縣從2017年起在全省第一家推出了村(社區)爭創“四面紅旗”活動,探索出了“以獎代補、以評爭先”激勵干部干事創業的成功經驗,對獲得“紅旗村”的村書記、村主任,待遇每人每月上調500元,其他村干部上調200至300元。馮毅說:“村干部干事有了‘甜頭’、發展有了‘盼頭’,榮譽感、責任感得到極大提升。在脫貧摘帽的重任考驗面前,廣大村干部頂住壓力、苦干實干、奮戰在前,做到以村保鄉、以鄉保縣,確保了脫貧攻堅大會戰的全面勝利。”
“脫貧攻堅只是全面小康的第一步,我縣仍然存在脫貧戶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后續幫扶機制不全等問題。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必須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鼓足勇氣、擴大成果,做到再出發、不松勁、奔富路。”面對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馮毅又瞄準了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減投入、脫貧不松幫扶、脫貧不懈士氣的新目標。
下一步,姚安縣將一如既往地執行好各項惠民措施、落實好相關政策,不斷提高群眾穩定增收、穩定脫貧的內生動力;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緊實施一批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項目,使農村的基礎設施從有保障到大變樣;繼續推行好“一線工作法”,及時制定和完善新一輪的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同時,弘揚好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寶貴精神財富,持續激勵全縣廣大干部職工一鼓作氣地推動跨越、沖刺小康,努力讓富民強縣的現實盡早到來。記者 楊 洋
責任編輯:丁忠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