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村和以前大不一樣了,得益于脫貧攻堅工作。”近日,筆者來到了武定縣東坡鄉東坡村時,村支書董仲明由衷地說。
東坡村位于金沙江畔,是鄉里的深度貧困村之一。近年來,這個村以黨建為引領,精心培育特色致富產業,使全村整體面貌顯著提升,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顯加快。
東坡鄉以“促脫貧”為出發點,以“治軟散”為切入點,結合村級組織換屆,嚴把選人用人關,按照選舉程序,把“有能力、有文化、想干事、會干事”的優秀黨員和致富能人選進了村“兩委”班子,夯實了基層組織基礎。
該村組織開展了“進民家、問民需、解民憂”活動,摸清村情民意。在此基礎上,村干部們前往附近的插甸鎮、獅山鎮等地學習產業培育、美麗鄉村建設等先進經驗,開闊眼界、轉變思想。通過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實現村級班子從“有人干事”向“有能力、有動力、有壓力干事”轉型,戰斗力、凝聚力全面增強,引領脫貧攻堅的能力顯著提升。
東坡村地處金沙江沿岸,屬于典型的低海拔燥熱地區,發展種植業具有天然的氣候優勢。近年來,在村支部的引領和武定縣審計局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指導幫助下,該村成立了石榴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該村安茂里、上村田、普照田3個有石榴種植技術經驗的村民小組種植軟籽石榴300畝,合作社以提供種苗和技術服務入股分紅,帶動152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關鍵在于我們這里氣候好,早熟,別的地方還沒上市,所以價格較好。”村支書董仲明說:“軟籽石榴除了在本縣內銷售,還銷往昆明、四川攀枝花等地,目前300畝石榴掛果80畝,預計產量80噸,將給村民帶來96萬元收入”。看到各地收購商販紛至沓來,爭先收購石榴,縣審計局駐村工作隊村委會第一書記張洪祥高興地說:“有了很好的收入,村民們發展石榴的積極性非常高漲,今冬明春我們規劃再擴大種植面積200畝,把該村普照田─安茂里─上村田集中連片全部規模化種植成石榴園區,把荒山真正變成花果山搖錢樹,讓村民們盡快增收致富脫貧”。
為了進一步調動村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村里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以政策宣講、典型引領、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作為提升群眾素質、引導移風易俗的有力抓手,培養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同時,村里按照“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思路,組織貧困勞動力參加縣、鄉組織的中式烹飪、家政服務、電焊等技能培訓,縣審計局與縣農業科技部門協調,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培訓2期100余人,使許多貧困戶群眾有了一技之長,為早日增收致富脫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