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網訊 “今天的比賽真精彩,有20多頭牛參加比賽,沒想到除了六月二十四,現在還能在家門口就看到斗牛比賽。”正在本村委會木高古村看斗牛比賽的武定縣白路鎮平地村委會村民李駿嘉對筆者說。
距離集鎮7公里的木高古,隱匿于藏風聚氣的陡坡山坳。1981年9月23日,楚雄州把木高古紅軍標語列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木高古村被住建部命名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現在,木高古現已成為白路重要的愛國教育基地,一些黨支部也到此瞻仰革命遺址,開展支部活動。村里群眾也自發組織群眾性活動,弘揚民族文化,凝聚干事創業精氣神。為保護好木高古紅色資源、傳統村落資源、民族文化資源,促進群眾增收,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正在規劃把木高古建設成一定層面的黨性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黨建與脫貧“雙推進”示范基地,民族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
白路鎮是一個彝族、苗族、傈僳族和漢族等多民族雜居的鄉鎮,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6%,其中彝族人口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2%,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鎮。該鎮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多彩,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白路風格獨特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于2008年6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多年來,該鎮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為載體,打造彝族火把節“一節”、彝族酒歌“一歌”、畢摩文化“一化”、彝族服飾“一衣”、農耕文化展室“一室”、木高古紅軍標語“一語”六個一文化品牌,串掇成絢麗多姿的民族民間文化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