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春寒尚未完全消散,武定縣卻已掀起春耕備耕的熱潮。經驗豐富的農人們精神抖擻地拿起農具、啟動機器,奔赴田間地頭。鐮刀與鋤頭的交響、旋耕機的轟鳴,共同奏響了春耕的序曲。

立春之后,櫻桃花在武定縣獅山鎮吆鷹村委會大石房村競相綻放,村民們對此格外關注,因為這直接關系著他們引以為傲的4000畝櫻桃的收成。得益于獨特的自然氣候,這里的櫻桃得以早開花、早成熟,搶占市場先機。

提及櫻桃,吆鷹村委會大石房村村民韓海彬滿臉自豪。他依靠櫻桃種植,年收入超過10萬元,并建起了三層樓房。“全村共有62戶286人,擁有林果面積5000余畝,主要種植櫻桃、桃、板栗、梨、核桃等經濟作物。一年四季,村里的林果不斷成熟上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采摘,大石房村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櫻桃村和生態旅游村。”韓海彬介紹道。

在插甸鎮安拉村委會降底村的枇杷種植基地山腳下,20余名果農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正忙著除草、施肥、壓條、套袋。夕陽西下,枇杷樹枝上掛滿了橘紅色的果袋,宛如一片絢爛的花海。種植戶張春表示:“套袋后,我們將進行果樹灌溉。這里氣候宜人,果實成熟早,效益自然更好。”張春家擁有120畝枇杷園,年產量約6噸,收入超過20萬元。他不僅自己增收,還為村民提供了務工崗位,每天有10人在果園勞作,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與照顧家庭的雙重目標。


相比之下,插甸鎮的安德壩子稍顯寒冷,但這并未減弱村民們春耕備耕的熱情。清晨時分,村民楊蘭花便帶領同村的10多名婦女來到插甸鎮蕓嶺鮮生有機蔬菜基地忙碌起來。她細心地提醒同伴們采摘與蓋膜的注意事項。插甸鎮鎮長楊旭保介紹:“云南蕓嶺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了1000余畝土地,建立了倉儲物流設施,每年為當地群眾帶來110萬元的地租收入。平時用工80人,忙時可達上百人,年務工總收入達350萬元,此外,該產業園每年還能為12個村委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80多萬元,確保了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