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段時間以來,為有效促進當地貧困戶就業增收,武定縣依托本地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產業特色,創新產業扶貧方式,積極搭建就業扶貧車間,引進了云南胤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駐鎮、村,不僅為企業發展創造了空間,更為周邊貧困戶搭建了增收平臺。

武定縣貓街鎮坐落于元武高速路邊,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但貧困依然存在,群眾發展產業難,增收更難。2016年,縣里引進胤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到貓街發展高原特色精品出口蔬菜種植。
武定胤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勇說:“以入股的形式進行分紅,還有平時他們可以到我們基地進行務工,按照每一天50到80不等的工資,付給每一個員工,現在我們已經帶動,周圍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12戶。”
目前,胤澤農業在貓街已經建成大棚300畝、特色蔬菜種植基地500余畝,基地每天用工都會在30人上下。在眾多工人中,59歲的李興文是貓街村委會阿朵卡村民小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家里有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需要照顧,這幾年他從來不敢出門打工。這次聽說有企業到村子里發展,他馬上就報名了,把土地流轉給企業后他就到基地來上班了。
貓街鎮貓街村委會村民李興文高興地對筆者說:“現在照顧老人,在這里干活計也近,按時上班按時下班,可以招呼照顧老人,打工的、分紅的,還有地租的,算下來可能有17000左右。”
貓街鎮一共有貧困勞動力4000多人,目前在各個部門、企業的幫助下,有400多人已經簽訂了勞務輸出合同外出務工,而像李興文一樣因企業到鎮到村發展特色種植實現了本地就業的貧困群眾更不是少數,隨著公司扶貧車間的建成,越來越多的人將實現在家門口掙錢。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曾經,打工就意味著背井離鄉。然而,不外出打工哪來的錢掙?貧窮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如今在武定縣的貓街鎮,這個問題得到了兩全其美的解決,群眾在家門口既能打工掙錢、又能照顧到家庭,可以說,“扶貧車間”的出現解決了村民脫貧的難題。該縣“扶貧車間”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扶貧車間走進村頭,讓更多的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據了解,目前,武定縣的插甸、獅山鎮等其他鄉鎮有3家公司正在申報“扶貧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