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網訊 金沙江東面的武定縣東坡鄉小咪支村,艷陽高照,懸崖上的土地,層層直立上升。炎熱的河谷地帶,可種植花生、高粱、玉米、辣椒、玫瑰茄等農作物。懸崖上的村莊,地質災害隱患很大,村民的生活危險重重。上學不便、環境閉塞、交通艱難,大人小孩生了急病,醫治不及時,只能眼巴巴望著奔流的江水,眼淚對著江水流,傷心斷腸地看著親人的生命消失在層巒疊嶂上的小山村。
記者隨三峽公司的工作人員,頂著烈日,大汗淋漓地爬上小咪支。鄉干部與三峽公司的人員拉著皮尺,為67歲的李培榮老人家核實被漏量的宅基地,然后,精準計算出被漏補的移民資金。
村中的百年老酸角樹下,村民們圍成一圈,傾聽移民干部的聲音。移民干部苦口婆心地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要珍惜,國家給了應有的補助,我們也應該放放心心地搬遷。要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這種交通閉塞,子孫上學不便、家里老小生病就醫難等現實問題將長期困擾著我們。搬遷后,還能依靠后續的扶持致富,我們何樂而不為?”
大多數村民對1997年秋冬之際,小咪支因為缺少水源,加上村民缺少衛生常識,牲畜廄房與住宅不分離,導致傳染性痢疾肆虐的景象依然記憶猶新。在村中,記者邂逅了當年傳染性痢疾爆發時,爺爺、父親兩人相繼死亡,當時只有11歲的張庭軍。目睹家人的離去,張庭軍和家人悲痛欲絕。在醫療隊的救助下,他活了下來。現在,張庭軍已在昆明打工6年,月收入4000多元,2017年,他在昆明結婚,也有了孩子。為了最后一次實物指標核實調查,他從昆明趕回老家,簽訂搬遷協議。回憶及當年的悲慘情景,張庭軍不禁流下了眼淚。他說,當年,他媽媽領著他們兄弟倆相依為命,辛辛苦苦把他們養育成人。他大哥也到岔河村上門,當了入贅女婿。兄弟倆人,對母親都非常孝順。后來,他把母親接到昆明養老,也算是盡一盡孝心。
近年來,為了移民搬遷,各級黨委、政府為村民的利益,千方百計,為村民謀致富之路,并引進玫瑰茄種植等項目,走產業發展之路。現在,村民在房前屋后大量種植玫瑰茄,一丘連著一丘,微風中,花枝招展的玫瑰茄,給村民帶來了豐收的希望。收獲后,客商會到地里來收購,連運輸成本都省了,這讓移民們提前享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給他們帶來的經濟利益。
眼看村邊金沙江水滔滔流逝的景觀,即將一去不復返,村民掐著手指頭,計算著搬遷日子。對未來,他們充滿信心。世界這么大,村民們也想去看看。畢竟,那是另外一片天地,蘊藏了無限的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