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做深做細農村勞動力培訓及轉移就業各項工作,提升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水平,增加農村貧困群眾經濟收入,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增收脫貧,武定縣人社局積極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全年就業工作取得實效。
摸清底數,做實臺賬。一是建立各類培訓臺賬和資料,摸清已轉移就業人員的就業地點、月務工收入、就業單位和崗位、就業時間、聯系電話;二是對未就業人員摸清就業意愿、培訓需求和就業服務需求,建立完善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信息平臺數據庫,確保轉移就業率達50%以上。
強化培訓,提升素質。一是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烏東德水電站移民搬遷涉及人群的培訓力度,積極開展送技術、送崗位、送政策等就業服務工作;二是結合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危房改造和部門行業扶貧等需要,針對在本鄉鎮內的貧困勞動力重點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三是對有轉移就業意愿的勞動力,根據省內外各企業提供的崗位數量和技能要求,開展“定向、定崗、訂單”式技能培訓;四是對有創業意向的組織開展SYB創業培訓,確保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適齡人員接受技能培訓1次以上的目標。
突出重點,宣傳動員。依托鄉鎮、村干部、扶貧工作隊和掛包幫扶單位,充分利用電視、網站、移動APP、手機報、微信、公告欄、“三農通”等新媒體傳播渠道,廣泛發布就業服務和創業幫扶等政策和法律維權信息,進村入戶開展多形式、“面對面”的宣傳動員,引導農村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對有意愿轉移就業的勞動力,進行全面動員并幫助轉移就業。同時,利用春節農民工返鄉回家過年機會,到各行政村召開農民工返鄉座談會,引導和開展外出務工人員進行信息報備、就業指導、用工信息宣傳、轉移就業補貼材料收集等工作。
創新方式,轉移輸出。引入第三方人力資源服務中介機構參與鄉鎮、村組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各鄉鎮按照對應的人力資源服務中介機構,主動加強溝通和對接,及時商定轉移就業各環節相關事宜,統籌安排本鄉鎮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各鄉鎮與指定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訂勞務合作協議,進一步明確雙方責任,鄉鎮和村委會負責召集宣傳發動,人力資源公司負責務工信息宣傳和現場報名登記,縣級每季度舉辦1場招聘會,鄉鎮每月舉辦1 場本轄區的招聘會。
跟蹤服務,穩定就業。一是由人力資源服務中介機構在輸出地設立工作站,培育勞務經紀人,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跟蹤服務,定期不定期到務工人員集中的企業召開座談會,盡可能提供便民服務;二是做好留守人員幫扶工作,依托村基層組織、駐村隊員、鄉村公崗人員,采取鄰里結對、互助聯盟、志愿幫扶、有償服務等方式,協調解決留守老人、兒童、農忙缺工、家庭應急等實際困難。
滬滇協作,做深做細。一是圍繞滬滇勞務協作項目,做好農村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及省內、省外轉移任務。二是結合鄉鎮本地產業發展項目,創建“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在全縣創建14個“扶貧車間。三是積極落實轉移就業補貼政策,做實縣內轉移、縣外省內轉移、省外轉移就業臺賬資料,完善轉移就業花名冊。
2019年,全縣計劃開展農村勞動力各類培訓28000人次;實現新增轉移就業22000人,其中,貧困人口勞動力轉移就業6000人以上,累計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11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