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網訊 “我家喂的牛,兩個多月了一直咳嗽,該如何防治?”“我家的雞長期打瞌睡、流口水……”近日筆者在武定縣插甸鎮插甸村一養殖基地見到,來自附近村、組的種養殖大戶、散養戶群眾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向“土專家”請教農作物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土專家”把種養殖大戶問題集中起來,然后用通谷易懂的語言一個一個進行解答,種養殖大戶聽得入神,記得認真。
近年來,武定縣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嚴格落實“五個到村到戶到人”,本著“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先富帶動后富”的原則,著力抓好抓實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科技致富本領。為了解決貧困戶從事種植養殖沒有專業技術支撐的問題,根據各鄉鎮產業特點和貧困群眾需求,積極組織有一定種植、養殖技術的“土專家”、“田秀才”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到村到戶、田間地頭開辦“農技講堂”,通過集中培訓,“面對面”答疑解惑,“手把手”傳技,為農民傳授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見效益的適用技術,且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實用技術的應用能力,“土專家”“田秀才”還根據農事季節的不同變化,“零距離”向農戶傳授種管技術和市場信息,現場答疑解難,幫助農民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為進一步增強培訓效果,該縣“土專家”還通過幫、傳、帶等多種舉措,培育了留得住、用得上、講得出的科技示范戶,使他們成為農村“田間課堂”的講解員,向當地農民傳授親身經歷的實用技術,實現學習與實踐的無縫對接,通過技術使用成功者的現身說法,讓參學農民取到農業技術“真經”,全力助力脫貧攻堅。
截至目前,該縣各鄉鎮已選派“土專家”、“田秀才”200多人,實現全縣貧困村全覆蓋。同時,舉辦果蔬套種管理、果樹的剪枝、施肥、管理、水稻病蟲害防治、大棚蔬菜種植、食用菌栽培、烤煙種植與管理、中藥材等各類示范培訓班100余次,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000多人次,培訓村級農技人員1500余人次、貧困戶2000余人次。現場為貧困群眾傳授農技50多項,解決實際生產難題150余個,受益群眾達3000多人次,使貧困村民不出家門便掌握養殖、種植技術和管理知識等要領,增強了農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信心和決心,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