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經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云南省印發《云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正式拉開云南省增減掛鉤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的序幕。
此后,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重大戰略部署,云南省自然資源廳通過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層層舉辦培訓班、組織項目方案報批、督促指導項目實施、積極爭取跨省調劑指標等措施,推動云南省增減掛鉤支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深入研究,及時出臺支持政策
近年來,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及時學習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工作方面的政策和文件,并結合自身職責職能,以問題、目標為導向,聚焦發力,于2017年至2019年相繼出臺7個符合實際、切實可行、效果顯著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自然資源政策支持脫貧攻堅效用,確保云南省農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脫貧攻堅產業用地保障以及增減掛鉤支持脫貧攻堅等工作落實到位。
此外,省自然資源廳還配套印發4個政策解讀、技術指南等材料,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任務目標、工作步驟和具體要求,以便各地準確領會文件精神,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層層落實,加強政策業務培訓宣傳
從2017年起,云南省自然資源廳通過舉辦政策業務培訓會的方式,全面解讀重要政策文件、壓實各級工作責任落實、指導地方做好相關工作,并要求各州(市)、縣(市、區)參照省級培訓的做法,層層組織培訓,確保各級都熟悉相關政策要求,明白在自然資源政策助推脫貧攻堅工作中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解決好“會干”的問題。
3年來,省級共舉辦(或協辦)10次大規模的培訓班,主要對州(市)分管領導、縣(市、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以及各級自然、發改、財政、扶貧等部門負責同志2800余人開展政策宣講和業務培訓,取得較好效果。
健全機構,做到各項工作有專人負責
由于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脫貧攻堅工作涉及面廣、群眾工作難度大、項目實施情況復雜、協調各方面任務重、政策落實標準要求高,原有政策措施、管理模式及工作機構力量已難以滿足工作需要。為此,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及時充實加強增減掛鉤工作機構力量,由廳領導任增減掛鉤辦公室主任,10位相關處室主要負責同志分任常務副主任和副主任,并抽調領導經驗豐富、協調能力強、熟悉項目管理和實施等工作的10名同志為辦公室工作人員,做到增減掛鉤各項工作都有專人負責、專人跟進,確保方案審批、實施監管、項目驗收等工作按質按量按時順利完成。
同時,安排不少于30名技術人員配合辦公室做好具體業務技術工作。

多措并舉,全面抓好工作落實
發揮好增減掛鉤超常規政策支持脫貧攻堅作用,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能否做好這項工作,關系到自然資源政策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效和成敗。為此,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制定大量激勵和制約措施,全力推進工作落實。
一是加強政策研究。每月專題研究增減掛鉤工作推進中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產生的問題,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和方案,切實推動增減掛鉤項目編制報批、安置用地保障、拆舊區復墾復綠、指標跨省調劑(省內流轉)以及復墾驗收工作有序推進,確保一系列好政策落地見效。
二是加強工作匯報。建立增減掛鉤工作月報制度,及時將工作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困難及下步計劃向省委、省政府作詳細報告,最大限度爭取各級黨委政府支持。
三是加強溝通指導。為做好32個深度貧困地區及烏蒙山片區貧困縣(簡稱深度貧困縣)增減掛鉤政策實施工作,采取請上來面對面指導和派出工作組實地指導的方式,對深度貧困縣逐一具體指導,幫助其做好增減掛鉤實施方案編制、報批和組織實施等工作。
四是加強資金支持。為切實解決增減掛鉤項目缺乏啟動資金問題,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云南省分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向全省各地增減掛鉤、新增耕地、土地復墾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等國土綜合整治項目提供1000億額度的貸款。
五是加強督促檢查。為切實推進增減掛鉤項目實施,由10位廳領導任組長,采取分組掛縣的方式開展“抓落實、找問題、促實施”增減掛鉤專項督導,多次深入掛聯縣(市、區)對項目實施工作進行實地檢查,并及時進行指導幫助,切實解決存在問題。
六是加強指標流轉。針對省內節余指標使用需求有限的情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鼓勵省會城市和州(市)府所在地優先購買使用節余指標、縣內商服和住宅用地自用一定比例節余指標、重點支持國家級貧困縣流轉節余指標等有效措施,全面促進節余指標省內流轉使用。
七是加強政策支持。在切實做好全省增減掛鉤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向國家爭取傾斜下達2018年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調劑規模3.33萬畝,并及時將下達的調劑規模迅速分解、落實到位。
工作深入扎實 成效顯著得到肯定
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和全系統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得到國家自然資源部和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積極組織項目報批。據統計,2017年至今,云南省共批準570個增減掛鉤支持脫貧攻堅項目,涉及拆舊復墾規模28.13萬畝,通過增減掛鉤方式保障全省易地扶貧搬遷18.47萬戶75.17萬人、7.37萬畝安置用地,預計產生節余指標20.76萬畝;其中,32個深度貧困縣獲批211個項目,涉及拆舊復墾規模11.24萬畝,預計產生節余指標8.56萬畝。
積極擴大政策覆蓋范圍。已批準項目共覆蓋全省16個州(市)121個縣(市、區);121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縣(市、區)中,已覆蓋120個縣(市、區);全省88個貧困縣和32個深度貧困縣實現全覆蓋。
積極籌措扶貧資金。截至2019年5月底,全省共確定流轉和使用節余指標4.93萬畝,預計流轉交易金額達147.39億元,指標流轉收益共計惠及全省16個州(市),74個縣(市、區)。其中,爭取到國家下達云南省2018年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調劑規模3.33萬畝,涉及調劑資金106.76億元;省內流轉節余指標1.22萬畝,交易金額31.17億元;縣內自用節余指標0.38萬畝,計提節余指標收益9.46億元。
相關鏈接:政策背景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脫貧攻堅是自然資源部“翻箱倒柜、傾囊相助”的一項“含金量”極高的政策。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主要是將若干擬整理復墾為農用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和擬用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城鎮建設的地塊等面積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通過拆舊建新和土地復墾等措施,將城鎮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最終實現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城鄉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標。該政策支持脫貧攻堅工作主要體現在有力保障云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用地的同時,允許節余的用地指標在省內、省外有償流轉使用,為云南省脫貧攻堅開辟新的資金籌措渠道,從而在保障用地和籌措資金兩方面支持脫貧攻堅工作。
(責編:徐前、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