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采取五舉措有力推進肉及肉制品專項整治行動,重拳打擊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未經檢驗檢疫豬肉等違法行為,搗毀“黑心肉”鏈條,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
聚焦整治重點細排查。聚焦非法添加、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全縣出動執法車輛56臺次,執法人員420人次,對肉及肉制品生產經營企業和生產加工小作坊進行拉網式排查檢查,檢查肉制品生產企業3次,生產加工小作坊34次,肉制品經營戶330戶次,重點排查整治生產企業、小作坊采購使用來源不明、未經檢驗檢疫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肉,以及燒烤店、火鍋店等餐飲服務主體,以低價肉制品冒充高價肉制品、以預制調理肉制品冒充“原切肉”“鮮切肉”等違法行為,共排查出問題3個,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
強化培訓指導明責任。組織肉類產品經營戶培訓2場162人次,向農貿市場生鮮豬肉經營戶發放《武定縣生鮮豬肉經營食品安全提醒告誡書》120 份,提醒告誡經營戶嚴把采購質量關,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依法經營、規范經營、誠信經營、文明從業。開展豬肉經營行業約談會2次,督促引導經營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確保肉類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問題可查。
強化部門聯動嚴管控。建立“生產源頭嚴控、流通環節嚴查、餐飲終端嚴管”的責任機制,抽調公安、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組成的專項整治工作組,分解任務,壓實責任,以生豬、肉牛、肉羊、肉雞及其肉類產品為重點,深挖肉類產品違法犯罪源頭線索,將日常監管、監督抽檢和執法檢查相結合,形成部門聯合、局所聯動機制。對發現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的行為,堅決實施最嚴厲的處罰,形成重拳出擊的高壓態勢。截至目前立案查處肉制品案件3件,進一步規范全縣肉制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經營行為,有力地保障全縣的肉品質量。
加強宣傳引導群眾參與。組織食品監管人員和肉制品企業負責人培訓1場次,普及食品生產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先進管理體系。先后兩批向多年來沒有違法行為沒有售賣種公、母豬晚閹豬肉的19戶經營戶授予“武定縣食品公司城區生豬定點屠宰廠生鮮豬肉銷售點”標識牌,標識牌實行動態管理。依法依規公示抽檢不合格食品信息,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專項整治期間,共受理投訴并立案調查1件,制作豬肉“兩證”公示牌100塊,以紙質票據公示當日在售豬肉對應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信息,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與監督權。
深挖非法源頭斬鏈條。各部門聯合深挖細查制售假劣肉制品違法違規線索,實施全鏈條打擊。加大對制售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檢疫檢驗不合格的畜禽肉類及其制品犯罪、對種(公)母豬肉和晚閹豬肉使用“大堿”、對腌肉制品中非法使用“敵敵畏”、對鹵肉使用“非食品級松香”等有毒有害物質犯罪,超范圍、超限量使用獸藥導致畜禽產品殘留嚴重超標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犯罪的打擊力度。持續開展肉制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抽樣檢驗肉制品43批次,對抽檢檢測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問題依法處置,并督促生產經營者整改到位。從養殖、屠宰、加工到消費的全鏈條嚴厲打擊肉類產品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全方位構筑安全防線。
圖文:朱秀蓮
編輯:陳曉蘭
審核:吳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