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多頭填報、監管“一刀切”、信用修復難等問題困擾著部分市場主體。武定縣市場監管局直面痛點,以系統性思維推動信用監管全鏈條優化,五大舉措環環相扣,形成了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監管服務閉環。
夯實數據根基,打破“信息孤島”。監管的精準源于信息的全面。武定縣將強化信用信息歸集與共享作為基礎性工程,大力推動各部門間數據互認共享。此舉有效解決了經營主體長期以來面臨的“重復填報、多頭報送”難題,不僅為監管決策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更切實為企業“減了負”,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實施精準畫像,推行“智慧監管”。在信息歸集的基礎上,武定縣大膽創新信用監管機制。依據企業的信用狀況和風險程度,為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劃分為不同信用等級,并據此實施差異化的監管策略。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有機融合,對信用好、風險低的企業“無事不擾”,對信用差、風險高的企業“利劍高懸”。這一創新使得監管資源得到最優配置,抽查問題發現率大幅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實現了質的飛躍。
前置服務關口,修復“賦能重生”。信用監管并非“一棍子打死”,而是旨在激勵守法、懲處失信。針對企業普遍關心的信用修復難題,武定縣市場監管局變被動為主動,優化信用修復服務。監管方式從傳統的“事后通知”轉變為貼心的“事前提醒”,主動告知企業可能面臨的信用風險及修復途徑。同時,加強全流程的修復指導與服務,幫助企業及時糾正失信行為、修復自身信用,為其“賦能重生”創造條件,體現了監管的“溫度”。
強化承諾約束,寬進“激發活力”。為提升市場準入效率,武定縣加強信用承諾管理。依法支持和引導市場主體在申請辦理行政許可時,廣泛適用信用承諾制。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依據其書面承諾先行準予許可或辦理,大大簡化了審批流程,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這一舉措強化了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實現了“寬進”與“嚴管”的有效銜接,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
培育信用文化,營造“守信氛圍”。良好的信用環境需要社會共治。武定縣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積極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信用氛圍。線上,利用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線下,不僅發布了通俗易懂的《經營主體信用合規建設指南》,為企業提供操作層面的明確指引,還組織開展了多場信用法規專題宣講和“送法進企業”等活動,將信用理念和法律知識直接送達企業身邊,引導市場主體自覺誠信守法經營。截至目前共組織專題宣講4場次,培訓經營主體230余人次。
武定縣市場監管局的“五措并舉”,從數據整合到機制創新,從嚴格監管到優化服務,再到氛圍營造,構建了一套科學高效、剛柔并濟的信用監管體系。這一系列改革不僅提升了政府監管效能,更極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實的“信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