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警務的生命力在于“防患未然”。武定縣公安局白路派出所創新推出“十個一”主防工作機制,將被動處警轉化為主動設防,以十項硬核舉措織密轄區安全防護網。從風險研判到應急演練,從交通管控到矛盾化解,每項“一”都承載著“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的治理智慧,讓平安建設真正走進群眾心里。
一次全域研判 一心守平安
派出所每周召開安全分析會,結合近年來節假日、民俗節日、重點時段的人流車流數據、矛盾糾紛、警情規律,梳理出學校周邊、集鎮人流密集區等6個重點防控區域,形成“一點一策”方案。
針對節假日期間集鎮夜市醉酒鬧事多發的問題,組織“亮警燈、見警力的夜間巡邏”等防控措施,將風險隱患降到最低。
一場多維宣教 撒下安全意識“蒲公英”
每月開展“線下 + 線上”立體宣傳,線下走進養老院、村委會、中小學,用方言講解反詐口訣、消防知識,年均覆蓋群眾3000余人次;線上在村組微信群推送安全提示短視頻、圖文,解答群眾咨詢,讓安全意識如蒲公英般散落轄區每個角落。
一輪拉網檢查 擰緊行業場所 “安全閥”
對KTV、加油站、賓館旅店、煙花爆竹售賣點等行業場所開展“每月一檢”的安全檢查,內容涵蓋消防設施、實名登記、監控運行等。
目前,轄區30余家重點場所均建立“隱患整改臺賬”,業主手機里都存著派出所民警的微信,在經營過程中有問題可以隨時溝通。通過“檢查 + 服務”的模式,讓安全管理從“被動應付”變成“主動落實”。
一波違法查處 織密道路交通 “防護網”
在主干道、集鎮出入口設置臨時卡點,采取“定點檢查+流動巡邏”模式,嚴查酒駕、超員等違法行為。民警創新“違法查處+安全告知”雙軌制,對貨車超載等違法,除依法處罰外還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普法教育;對首次輕微違法者,實行“勸導+學習”的教育模式。
一輪矛盾排查 打造糾紛化解 “終點站”
聯合綜治中心、司法所開展“每月一敲門”行動,深入村委會排查鄰里、婚戀等矛盾糾紛。建立“三級調解” 機制:村級調解員先勸,司法所介入調,派出所最后穩,年均化解糾紛127起,成功率達95%。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避免糾紛升級為治安或刑事案件。
一遍動態走訪 編織特殊人群 “關愛網”
主防不僅是防風險,更是防群眾的急難愁盼。派出所對轄區特殊群體實行“每月一訪”,對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給予特別的關愛,通過走訪了解其生活需求及思想動態,為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一場實戰演練 錘煉應急處突 “硬本領”
每季度聯合消防、衛生、學校等部門,模擬火災、地震、沖突等場景開展“消防、安全應急演練”。通過演練中模擬“突發火災”“壞人突襲”等場景,組織參與人員使用滅火器、自主防護、有序撤離等操作,有效提升群眾的應急處置能力與自救互救技能。
一輪校園守護 撐起師生安全 “保護傘”
在轄區4所學校啟動“每日一護”機制,上學放學時段增派警力值守,同步開展“每月一查”,檢查校園安保器材、一鍵報警裝置、監控使用情況等,切實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
一輪立體巡防 點亮轄區平安 “長明燈”
實行“白加黑”巡邏模式:白天重點加強108國道、白環線公路、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車流量大的區域巡邏;夜間聚焦燒烤店、KTV、臺球室等案件高發區域,采取“車巡+步巡”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提升轄區見警率、管事率,增強群眾安全感與滿意度。
一次作風檢視 鍛造隊伍建設 “鐵拳頭”
每周開展“紀律作風小課堂”,組織學習警規警紀,對值班備勤、執法規范等進行“每日一查”,確保全體民警輔警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嚴實的工作作風投入工作,堅決杜絕違規違紀行為,實現隊伍“零違紀”。
從晨光中的護學崗到深夜里的巡邏車,白路派出所的 “十個一” 如同十根支柱,撐起了基層治理的“防護網”。2025年轄區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8%,發案數下降20%,這些數字背后,是每項“一”都落到了實處。一次研判避免一場事故,一場宣講守護一戶平安,一輪巡邏溫暖一條街道……派出所主防不是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是把“十個一” 重復做、做到位,讓平安成為轄區最日常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