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培育文明鄉風、凝聚奮進力量,白路鎮以“激勵+”“樹美+”工作法為抓手,用“小切口”撬動精神文明建設“大工程”,在全鎮掀起崇尚先進、學習模范、爭當最美的熱潮,民族團結的根基愈發牢固,鄉村振興的步伐愈發鏗鏘。
同唱一首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白路鎮始終堅持以民族團結進步為核心價值導向,深入挖掘和宣傳各民族家庭、個人在和睦相處、守望相助、共同奮斗中的感人事跡和閃光語言,依托“板凳會”“田壩會”“家長夜校”“戲曲進鄉村”等載體,組建4支多語言宣講隊伍,用彝、漢、苗等多種語言開展宣講20余場,覆蓋群眾3000余人。在舉辦元宵節、火把節、花山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期間,將舞臺搭在群眾家門口,《相親相愛》《愛我中華》等為主題的鮮明節目輪番上演,在歡聲笑語中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強音,讓各族群眾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共同價值目標的追求,在深度交往、廣泛交流、全面交融中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石。
“我從小就愛唱歌跳舞,每年花山節、核桃節我們都會排練苗族舞蹈,把苗家的風情呈現給八方賓客,也把“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真情傳遞給每一個人。正因這份堅持,我家還評上了‘民族團結家庭’。今后我將再接再厲,讓苗家歌舞在更大的舞臺上綻放。”營盤村委會巖頭村苗族婦女張美學自豪的說道。

樹起一面旗:文明鄉風吹遍村村寨寨
今年來,白路鎮先后兩次在全鎮范圍內評選出“最美家庭”“最美家風”“最美人物”等160余戶,“四美”評選如同春風化雨,改變了白路鎮的鄉村精神風貌。“最美家庭”的評選樹立了孝老愛親、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標桿,帶動更多家庭見賢思齊;“最美家風”的傳揚,讓優良家訓從“掛在墻上”到“融入心里”,成為滋養淳樸民風的源頭活水;“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跡,從孝老愛親的“好媳婦”、帶領村民致富的“帶頭人”、自力更生的困難戶、到守護健康的村醫,閃耀著平凡英雄的光芒,他們的示范效應帶動了更多群眾自覺摒棄陋習,激發了全鎮向上向善的力量。如今,全鎮農村人居環境“黑榜”家庭逐步減少,“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現象同比減少70%,簡辦紅白喜事、厚養薄葬、鄰里互助蔚然成風,移風易俗家喻戶曉。

播下一粒種:激勵沃土孕育時代新人
“激勵+”延伸進校園,今年來,白路鎮先后多次被表彰文明排隊、聲音洪亮、熱愛勞動、文明禮貌等10個方面表現優異的220余名學生及支持教育的家長。這樣的激勵機制,不僅讓孩子們的閱讀聲音更加洪亮,行為更加禮貌,班風校風也更加有序。還能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的“閃光點”,越來越多的家長獲得自豪感的同時,更加用心關注孩子教育,學生的入學率顯著提高,自信心也明顯增強,使得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今年春季學期結束時,白路學校小升初升學率達100%,中學部中考成績600分以上1人,武定一中上線18人,武定民族中學錄取36人,楚雄師院附中錄取1人。

擎起一抹紅:黨員示范凝聚先鋒力量
“一名黨員一面旗”。在“激勵+、樹美+”評選中一大批黨員家庭和黨員個人登上光榮榜。全鎮427個微網格中,黨員通過“亮身份、踐承諾、做表率”,深入農戶家中開展志愿服務,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形成“黨的政策一起學、公益事業一起來、發展產業一起干、環境衛生一起掃、鄉風文明一起樹、鄰里守望一起護、群眾監督一起看、民族團結一起創、鄉村振興一起享”模式,在整治人居環境、五堆十亂、廁所革命等工作中,形成“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生動局面,基層治理有了強有力的抓手,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顯著增強。

從“一人好”到“全村好”,從“環境美”到“風尚美”,“激勵+”“樹美+”已成為白路鎮推進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的金鑰匙。“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持續深化拓展“激勵+”“樹美+”工作,讓“最美”之花常開常盛,讓文明新風吹得更勁,匯聚起全鎮各族人民共建共享幸福家園的磅礴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白路新篇章。”白路鎮黨委書記宋允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