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定縣田心鄉利米村委會利米乍村村民孫國英家的豬圈里熱鬧非凡,一場別開生面的生豬養殖技能培訓正在這里開展。培訓老師和學員圍在豬圈旁,結合孫國英家的生豬養殖存在的問題進行培訓講解,學員們一邊認真聽講,一邊就自家養殖中遇到的問題提問,培訓老師根據村民提到的存欄規模、圈舍布局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講解飼料配比、環境消殺等實用技巧,現場互動頻頻。

這是田心鄉經濟發展辦聯合昆明市五華區姜泓吟職業培訓學校開展的脫貧人口勞動力技能培訓現場。與以往“照本宣科”的課堂式教學不同,這次的課程采用“理論學習+經驗分享+實操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還將培訓“課堂”搬到群眾家中,讓群眾聽得明白、學得扎實。
“我家的豬總愛生病,今天課堂上老師聽了我家的情況后,就帶著學員來到我家,實地查看后當場指出了我們養豬存在的問題,以后養豬心里就更有底了。”培訓結束后,孫國英欣喜地說道。

為了讓培訓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田心鄉采取“引進+宣傳+培訓”工作機制,除利米村委會外,田心鄉其他村委會也圍繞養殖肉牛、肉豬,保健按摩,蔬菜種植及加工,糧食作物加工等領域,依據各自實際情況開展了特色培訓。針對魯期村委會蔬菜種植產業集中的特點,村里開展了蔬菜作物種植及加工專項培訓。“之前總愁沒有技術,想擴大我家花菜制種地的規模又怕管理不好,現在培訓送上門,老師手把手教疏花、防蟲,還講了保鮮加工的門道,心里這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更實在的是,每天60元的參訓補助,不用擔心耽誤了農活,讓我們在這里培訓的更加安心了。”魯期村委會村民白京的話道出了不少參訓村民的心聲。在普龍村委會開展的保健按摩培訓上,不少學員也表示,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按摩養生行業需求日益增加,掌握這項技能不僅能為家人調理身體,更有望成為一份謀生的手藝,增加家庭收入。

“從爭取名額到確定課程,我們全程按著群眾的需求來進行,這種新的培訓機制,讓鄉村技能培訓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為群眾送去了一場‘及時雨’。”田心鄉經濟發展辦主任楊曉鴻說道。

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操作,技能培訓的“種子”早已在田心鄉生根發芽。近年來,田心鄉累計開展家畜飼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保健按摩、稻田養魚養蝦、烤煙移栽和烘烤技術等技能培訓班28期1439人次,通過“培訓+就業”全鏈條服務,實現帶動“培訓1439人培訓帶動718人就業”的擴散效應,為脫貧群眾帶來170余萬元經濟收入。

“此次培訓提供了254個培訓名額,下一步,我們還將持續發力,爭取更多培訓名額,根據各村特色產業定制課程,因地制宜開展好培訓。”田心鄉副鄉長李曉建表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田心鄉將繼續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當好群眾“引路人”,讓更多的脫貧群眾靠著實打實的技能,在增收致富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