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發窩鄉|凝聚統戰力量,織密“微網格”· 托起“大民生”
日期:2025年08月20日 作者:武定統一戰線 來源:
點擊:[]
近年來,發窩鄉探索微網格工作新模式,在科學劃分微網格、多元融合服務、智慧賦能管理、創新工作機制的基礎上,融入統戰元素,將基層治理與統戰工作深度結合,通過“黨建引領、統戰聚力、網格聯動”,將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織密“微網格”; 托起“大民生”,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學劃分,織密基層治理與統戰工作“一張網”
發窩鄉打破傳統的治理格局,充分考慮不同區域的特點和需求,健全完善“村黨總支+黨小組+黨員+統戰成員”網格管理體系,將全鄉科學劃分為12個村級網格,128個網格長,399個網格員,其中黨員占79%,同時吸納少數民族代表、鄉賢、非公經濟人士等統戰成員加入網格員隊伍,形成“全域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的網格化治理服務體系。網格員不僅承擔安全生產、鄉村治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工作,還肩負起收集統戰成員訴求、宣傳統戰政策的職責,讓基層治理從“粗放型”向“精準型”轉變,也讓統戰工作融入網格、扎根基層。
建立“鄉—村—微網格”三級管理架構,明確各級在統戰工作中的職責,鄉級統籌協調統戰資源,村級對接統戰成員需求,微網格及時反饋統戰領域動態,形成層層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真正實現治理與統戰觸角的全覆蓋和精細化,為微網格工作與統戰工作的協同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機制創新,激發網格與統戰工作“雙動力”
為保障微網格工作高效運行,發窩鄉創新建立一系列工作機制,同步融入統戰元素。在考核激勵機制方面,制定詳細的網格員考核辦法,將統戰政策宣傳、統戰成員服務、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工作納入考核維度,考核結果與績效補貼、評先評優等掛鉤,充分調動網格員兼顧治理與統戰工作的積極性。
建立網格員培訓機制,定期組織網格員開展業務培訓,內容不僅涵蓋政策法規、溝通技巧、應急處理,還加入民族團結知識、統戰工作方法等內容,截至目前,全鄉開展包含統戰元素的網格員培訓13場次,提升網格員綜合服務能力。積極探索“網格+自治+統戰”模式:鼓勵群眾和統戰成員共同參與微網格治理,通過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邀請鄉賢、少數民族代表、非公經濟人士等參與決策,在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等工作中,發揮統戰成員“橋梁紐帶”作用,累計出動調解矛盾糾紛35次,調解成功31件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多元融合,構建服務群眾與凝聚統戰力量“連心橋”
聚焦網格員能力提升,推動基層治理與統戰工作全覆蓋,常態化開展政策解讀、業務實操等專題培訓,強化責任意識,推動網格員高效履行“巡、采、宣、辦”核心職責,同時做好統戰工作。政策宣傳與統戰引導結合,網格員通過政策上門、入戶宣講、“火塘會”“院壩會”等形式,將法律知識、惠民政策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的“鄉土語言”,同步宣傳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等理念,講解統戰政策,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和統戰思想深入人心。
民情收集兼顧統戰訴求,網格員以“5—10戶責任區為陣地”,化身“網格活地圖”,動態掌握群眾和統戰成員的家庭信息、生產生活需求及急難愁盼問題,建立包含統戰成員信息的民情臺賬,確保各類訴求“件件有記錄、事事有回應”。
安全守護融入民族團結,網格員常態化開展入戶巡查,排查用電用火、道路交通等安全隱患時,特別關注多民族聚居區的和諧穩定,通過案例講解引導群眾和統戰成員強化安全意識與團結意識,發現隱患立即現場勸阻并上報,形成“排查—上報—整改—反饋”閉環管理,為群眾和統戰成員筑牢安全與團結防線。

下一步,發窩鄉將持續深化微網格工作體系,重點聚焦組織架構優化與群眾、統戰成員需求精準對接,通過細化網格單元劃分、強化包含統戰內容的網格員培訓、完善事件處置閉環機制等舉措,推動微網格從“物理覆蓋”向“效能提升”轉變;同時,依托微網格平臺整合黨建、綜治、民生、統戰等多方資源,探索“網格+產業+統戰”“網格+服務+民族團結”“網格+文化+共識凝聚”等融合模式,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矛盾化解、文明建設和統戰工作深化,切實以“微網格”激發基層治理與統戰工作雙重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內生動力,筑牢社會和諧穩定的基層根基。
撰文/陳強麗
編輯/王倩
一審/滕懷富
二審/李美玲
終審/尹春明
來源/發窩鄉
投稿郵箱/wdxwtzb@126.com
上一條:環州鄉他貞村:筑巢引蜂釀出“甜蜜”產業
下一條:發窩鄉2025年黨員基本培訓暨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培訓班順利開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