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田心鄉魯期村委會,放眼望去一片蒼茫翠綠,一塊塊良田鱗次櫛比,構成了一副壯美的鄉土畫卷。“田心”二字,仿佛輕聲訴說著這里厚重的農耕文化,萬畝良田哺育著、滋潤著扎根于這塊土地上,世代勞作的居民。那一塊塊田地里,一灣灣清水中,隱藏在綠蔭之下,靈活游弋的生靈,以谷花為食,在小暑到處暑間肥美,是名為谷花魚的“禮物”,既是自然最慷慨的饋贈,也是八月田心最動人的故事。

稻香魚肥,是貫穿八月的底色。來到田心鄉魯期村委會老把村,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剛灑在田野上,村民文美榮便扛上釘耙,準備到自家稻田里“放水抓魚”。“我家稻田大概有10畝左右,當初一共放了約50公斤的魚苗,經過這幾個月的生長,如今大概能收獲100公斤了,看,這還有魚兒在跳水呢!”文美榮一邊挖排水溝一邊介紹道。據悉,當地居民放養的谷花魚均為本地鯉魚,具有耐低氧,適應性強等特點,每年4-5月份,伴隨著秧田放水插秧,農人將精心挑選的精壯魚苗放入其中,無需專門喂養,待到秧苗抽穗開花,魚兒以落入秧田中的谷花為食,自然生長。稻田中長大的魚兒肉質鮮美,肥而不腥,同時,谷花魚作為生物防治,無需農藥也能顯著減少秧苗害蟲危害。

水基本放干后,暑假回家的孩童,三三兩兩,在大人的帶領下,或是成排,或是從一角開始,下水摸魚。不時有魚兒受驚從泥水中躍起,被手快的孩童攥在手中,握在手里的不僅是魚,更是對一年苦盡甘來的喜悅。這個季節的谷花魚最為肥美,背黑鱗白,閃著金屬似的光澤,魚尾尖一抹橘紅更添幾分靈動。

谷花魚的做法也是一絕,取一盆山泉水,將處理好的魚肉冷水下鍋,加入食鹽、蒜瓣、生姜、小蔥,中小火燉煮,待到水開便可出鍋。如此烹飪的谷花魚,無需輔料喧賓奪主,湯汁便已將魚肉的鮮美牢牢鎖住,入口細嫩緊實,魚湯濃白回甘,細細品味之下,還有一股輕輕的稻香。油炸谷花魚亦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生魚無需去鱗,熱油下鍋,炸至兩面金黃內外酥透便可出鍋,撒上蘸水辣和蔥段,一口下去外焦里嫩,唇齒留香,感受魚肉與味蕾的碰撞,這是對美食極致的享受。


魯期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文天云說道:“谷花魚作為我們鄉重要的農副產品,是發展生態農業的有力體現,更是農民增收的重要助力,現在,谷花魚從育苗、銷售到宣傳,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谷花魚生命力強,無需專門打理,完全作為稻谷的副產物,已經成為了我們新的經濟增長點。”

“田心”亦是“甜”心,不僅是魚肉香甜入心,更是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甜,沁人心脾。相信在干群同心協力下,在文化與創新交織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田心鄉的每一寸土地都將煥發著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