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早稻的稻香還未散去,跟隨秋風的腳步拂過郁郁蔥蔥的石榴園,金沙江畔的傣鄉又迎來了軟籽石榴舌尖和心坎上的“甜蜜”暴襲。那一個個紅彤彤、鵝黃帶綠的大石榴掛滿枝頭,果農們忙著采摘分揀,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圖為:群眾正在采摘突尼斯軟籽石榴 葉偉琳攝
東坡從2015年開始引進軟籽石榴的種植,到現在已有十年栽種經驗,種植面積已達300余畝,主要分布在東坡村委會的普照田村、安茂里村、上村田村和達臥村委會的平地村;種植的品種主要有紅如意、突尼斯軟籽石榴、天使紅等。干熱河谷地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賦予了軟籽石榴顯著的種植優勢—早熟趕早市,就每年都能趕早上早市這一點就已穩穩抓住市場和價格。

圖為:東坡村委會安茂里村及軟籽石榴種植基地 何連盟攝
今年七月中旬東坡種植的軟籽石榴剛進入采摘期,四川、元謀等地的收購老板便紛紛慕名而來,早市批發收購價格十分可觀。“東坡種植的突尼斯軟籽石榴比四川、元謀等產區提前半個月成熟上市,早市的批發價格7-10元不等,主要銷往四川、重慶等地。像今年掛果的新品種“天使紅”價格更高,在10-12元左右,還供不應求。”正在收購石榴的李老板介紹道。


圖為:掛滿枝頭的突尼斯軟籽石榴 葉偉琳攝

圖為:新品種“天使紅”軟籽石榴 葉偉琳攝

圖為:成熟的“天使紅”軟籽石榴 何連盟攝
石榴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一方面,種植戶收入穩步增長,全鄉300余畝的軟籽石榴平均畝產量1噸,年平均總產值約240萬元。曾經靠傳統種養殖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村組通過軟籽石榴的種植得以脫貧致富,現在通過品種的不斷改良又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我家種植石榴第7個年頭,種植面積5畝,今年雨水充足裂果少,果子品質很好,收成好的地塊一畝能賣8000多元,我很開心”平地村種植石榴的農戶白大哥臉上綻放著豐收的喜悅。

圖為:農戶正在包裝軟籽石榴 葉偉琳攝
另一方面,石榴種植、管護、采摘等環節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讓大家實現了就近就地務工增收。“每年套袋期間我們都要請工,每人每天給100元的工錢,提供中午飯,就套袋這個環節需要發放工錢8000-10000元,采摘期發放工錢10000-12000元。”安茂里村石榴種植大戶劉阿姨邊包裝石榴邊說。

圖為:農戶正在包裝軟籽石榴 何連盟攝
“石榴采摘期我們都會來打零工,邊采邊背一天工錢是100-120元,單獨的背運石榴是按公斤來算,一公斤2毛錢,一天能掙200-400元不等,在家附近就有活干,顧家掙錢兩不誤”正在背運石榴的李大哥和我們說到。
如今,軟籽石榴已成為東坡傣族鄉的特色優勢產業,不僅擦亮了“金沙江畔早熟軟籽石榴”的金字招牌,更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下一步,我鄉將繼續擴大優質品種種植規模,加強技術培訓,同時積極探索深加工和農旅融合路徑,進一步將石榴產業做大做強,使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