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打造“干凈、整潔、有序、宜居”的社區環境,東岳社區近期開展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以“黨建引領、全民參與、長效管理”為抓手,集中攻堅解決環境衛生難點問題,讓社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一、黨建引領聚合力,上下聯動抓落實
社區堅持“支部牽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工作模式,成立由社區黨總支書記任組長的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制定方案,明確“三清三整治”(清理垃圾、清理河溝、清理雜物;整治污水亂排、整治亂堆亂放、整治違規占用公共空間)等重點任務,細化責任分工到網格、到個人。社區“兩委”成員帶頭包片聯戶,黨員組建“先鋒突擊隊”,深入背街小巷、房前屋后開展“地毯式”排查,建立問題臺賬并實行“銷號管理”。通過“主題黨日+環境整治”“黨員責任區”等活動,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宣傳動員接地氣,全民參與改習慣
為激發居民“主人翁”意識,社區創新宣傳方式,變“干部干、群眾看”為“一起想、一起干”。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全覆蓋宣傳:線上利用社區微信群推送整治動態、環保知識,發布“環境整治倡議書”;線下組織黨員、志愿者入戶走訪,發放宣傳資料,并在社區廣場、主要路口等明顯位置設立宣傳展板。另一方面,開展“最美庭院”評選活動,設立“紅黑榜”公示欄,對環境整潔的家庭張榜表揚,對問題突出的住戶督促整改,以“榜樣力量”引導居民養成“門前三包”(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良好習慣。
三、精準施策治頑疾,久久為功管長效
針對社區人居環境“易反彈、難根治”的痛點,社區堅持“治標更治本”,聚焦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
治“臟”:開展“垃圾清零”專項行動,對河道溝渠、綠化帶內的陳年垃圾、漂浮物進行徹底清理,整治衛生死角120余處。
治“亂”:組織物業人員對亂停亂放、違規廣告進行集中整治,拆除違規廣告牌,施劃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社區道路通行效率顯著提升。
治“差”:發動居民自主清理房前屋后雜物,因地制宜打造“微菜園”“小花園”,既美化環境又盤活了閑置空間。
為防止問題反彈,社區建立“日常巡查+定期評比+群眾監督”長效機制。由網格員巡查并記錄問題,社區召開整治推進會通報進度;將人居環境納入村規民約,推行“積分制”管理,居民參與整治可兌換生活用品;鼓勵居民“隨手拍”上報問題,形成“人人都是監督員”的共治氛圍。
四、環境煥新暖民心,共繪和美新圖景
“以前樓道堆得像倉庫,現在清清爽爽;河道邊的垃圾沒了,晚飯后帶孩子散步都舒服多了!”社區居民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整治行動帶來的切實變化。如今的東岳社區,道路干凈整潔、庭院綠意盎然、墻面彩繪生動,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不少居民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成為環境整治的“接力者”。

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場“持久戰”。東岳社區將持續鞏固整治成果,以更實的舉措、更嚴的標準、更暖的服務,推動環境整治從“一時美”向“持久美”、從“外在美”向“內在美”升級,讓和美社區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