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田心鄉魯期村的田野間、鄉道上,農民群眾正忙著采收制種玉米,臨時搭建起的收購點內,一車又一車“長相不咋樣、價格挺好看”的制種玉米在經過水分檢測、稱重后,便裝入收購公司的卡車中。農戶憑公司開具的收貨單,兩三天內即可收到結算款項,實實在在感受到“錢袋子”鼓起來的喜悅。
魯期村委會老把村的文美榮是村里制種技術帶頭人之一。他手持收貨單,高興地展示:“我家今年種植30畝玉米制種,今天我家賣了17440斤,每公斤收購價5.3元,算下來每畝收益3000多元,收益是種稻谷的2倍。”在魯期村,像文美榮這樣既懂技術、又善經營的農戶并不少見。技術帶頭人有5名。近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緊密結合,魯期村以訂單農業為基礎、以人才培育為支撐,逐步走出了一條“產業增收、人才促收”的致富之路。
目前,魯期村從事制種玉米種植的農戶有60多戶,其中被公認為技術帶頭人的有5名。這些鄉土人才在推廣種植技術、落實生產標準、對接企業需求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談及變化,深耕制種業多年的文天云感慨頗深:“種植制種玉米比普通玉米成本高、效益好,但是收益還是要看地好不好。以前不少地旱澇不保收,收成很難保障,現在好了,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解決了這個問題。再加上‘公司+合作社’‘合作社+農戶’的雙綁聯農帶農生產機制,我們村玉米制種面積已經發展到了700多畝。”
據了解,今年魯期已收種195000公斤,帶動近60戶農戶,戶均增收超1.7萬元,實現了產業與人才良性互動、深度融合。接下來,田心鄉將繼續圍繞“穩面積、提質量、強技術、育人才”的主線,不斷夯實農民增收的基礎,為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