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院落,錯落有致 ;一條條小路,曲徑通幽……初冬時節,走進武定縣插甸鎮老木壩自然村省級傳統村落示范點,頓覺眼前一片清朗。
老木壩自然村,分兩個村民小組,有102戶364人,全部為傈僳族,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55人,貧困發生率為70%,是深度的貧困村民小組。兩個村民小組設一個黨支部,有黨員15名。平均海拔2300米,年平均氣溫12.3℃,年降水量1200毫米,全村有耕地452畝,林地 19310.8畝。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主要種植大麥、玉米、大白菜等農作物和蘋果等經濟林果,主要養殖黑山羊、黃牛、壯雞等家畜。
近年來,該村在省委組織部的大力幫扶下,插甸鎮黨委、政府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以“留住傈僳風貌、突出傈僳元素”為原則,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老木壩村的綜合治理,大力提升人居環境,一個具有濃郁傈僳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初見雛形。老木村歷史悠久,是全縣傈僳族傳統村落之一、民風民俗保持相對完整。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闊時節)、二月九,火把節;至今保留著傳統的祭祀、喪葬、婚禮等習俗,有獨特的傈僳族服飾和民族文化等。為傳承弘揚燦爛的傈僳族民俗文化,老木壩村被納入省級傳統村落。資金總投資750萬元。把村里的68戶227人農戶房屋,按照傈僳族特色進行美化亮化,34戶137人,實施易地搬遷,搬遷到離村子一公里左右的公路邊,打造全鎮傈僳寨亮點,人均投入資金5.75萬元合計763.09萬元,農戶自籌資金20萬元,總投資783.09萬元,目前老木壩傈僳新寨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通過治理,“臟亂差”的狀況得到根本改變,“齊靜美”的新貌初步形成。風貌管控,綜合提升,凸顯傈僳族文化特色。針對全村全部為傈僳族的實際,制定村莊建設風貌管控措施,打造“青瓦、白墻、照壁、彩繪”特色民居。
村民自治,人人參與,營造共建共享氛圍。堅持把提升村民素質作為提升人居環境的關鍵,制定完善村規民約,通過制作文化主題墻等形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宣傳教育,提升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意識。成立村民理事會、監事會,由理事會、監事會牽頭,發動村民推進土地規劃調整、拆違拆舊、環境治理等重大事項,帶動全體村民形成“人人參與美麗家園建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