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甸鎮位于楚雄州武定縣中部偏東,距離縣城25公里,共有人口2.4萬,轄12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12個村都是貧困村,其中有8個村屬深度貧困村,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2012年省委組織部掛包聯系插甸鎮以來,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與插甸鎮黨委政府共同努力,積極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加強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全鎮“硬件”設施全面提升,有力助推了群眾脫貧致富,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47%下降為26%。在“硬件”全面提升的同時,群眾文化水平低、缺乏實用技能、思路不清、辦法不多等“軟件”成為插甸鎮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大制約因素。因此,結合農村黨員群眾實際需求建立培訓平臺和載體,全面提升黨員群眾綜合素質和致富能力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為破解“軟件”滯后這一難題,2017年10月,省委組織部駐插甸鎮扶貧工作隊與鎮黨委政府在深入調研、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積極向上反映需求,爭取項目資金啟動建設黨員群眾教育培訓實踐基地。
經過5個月的建設,2018年3月27日上午,插甸鎮黨員群眾教育培訓實踐基地(中共武定縣委黨校插甸鎮分校、中共插甸鎮委員會黨校)建成投入使用,實現了黨員群眾在家門口上黨校、學技術、強本領。武定縣委副書記竇小軍、縣委副書記、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何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姚云來、省委組織部駐老木壩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余自華、插甸鎮黨委書記張美權、鎮長張建云為實踐基地揭牌。
揭牌儀式結束后,隨即啟動插甸鎮“萬名黨員進黨校”第一期培訓班,學員為50名村黨支部書記,培訓時間3天,培訓內容既有理論政策專題輔導,也有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在開班動員上,武定縣委副書記、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何旭對辦好實踐基地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充分認識創辦黨員群眾教育培訓實踐基地的重要意義;二是要善作善成辦好教育培訓基地;三是要樹立良好教風學風抓好教育培訓工作。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今年1月2日,黨中央又以1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等要求。省委書記陳豪和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李小三提出要推廣綠春縣“鄉村干部教育實訓基地”黨建扶貧“雙推進”經驗的要求。
建設插甸鎮黨員群眾教育培訓實踐基地,旨在“鍛造農村黨員黨性、提升群眾致富能力、打造農村專業人才”,這是武定縣委、插甸鎮黨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領導有關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為破解農村黨員群眾普遍存在的“缺思路、缺技術、缺資金、缺銷路”的難題邁出了堅實一步,對插甸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