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村位于插甸鎮政府所在地北方,距鎮政府所在地32公里,距縣59公里。轄水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組等9個村民小組。有528戶160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少數民族118人,占總人口的8%。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國土面積16.93平方公里,海拔2300米,年平均氣溫12.30℃,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46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2114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00畝,主要種植蘋果、板栗等經濟林果;草地1799畝;荒山荒地99畝,其他面積1201畝。境內水資源豐富、丹霞特征明顯,發展鄉村旅游潛力巨大。為此,駐村扶貧工作隊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作為主攻方向。
一是2013年,積極籌集綠化資金2.4萬元,發動村民投工投勞,種植云南松、馬纓花、山茶花、野香樟、雞嗉子樹等等地方樹種100多棵,改善了農村綠化美化水平。二是為有效改善水城農村環境質量,2014年以來,爭取水城河污染防治省級資金10萬元,委托評價單位開展了水城河流域環境現狀調查,編制了《飲用水源地調查報告》;三是爭取水城村省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200萬元,建設了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和集中處理、水源地保護環境宣傳牌等環保基礎設施,制定了管理辦法和村規民約,農村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四是切實加大水城河流域環境監管力度,落實好每月一次現場監察和水質監測制度,2015年來共進行43次監測監察工作,經我局監測部門監測,水城河流域水質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級標準,大氣環境質量達《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標準。五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622萬元,實施了康(照)水(城)公路硬化工程,解決了407戶1178人出行難問題;六是大力引進蘋果5萬株、核桃12000株、雪桃5000棵等林果種植,進一步調整了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凈化保護了水源;七是為進一步保護好水源,爭取資金20萬元,在水城河保護區內,修建了垃圾處理房、垃圾桶、廁所、水源保護標識牌等設施,并安排了專人進行水城河流域的垃圾清理,加大了水源保護力度;八是投入680萬元進行清潔型小河道治理;九是投資28萬元對水城河天然景觀及昆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進行宣傳。十是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及時研究水城河基礎設施建設、停車場管理使用、垃圾清運、環境保護等問題,通過對進入水源區的每輛車子收取10元的停車管理費和每人10元的衛生管理費。每月投資5500元,聘請3名衛生管理員,每天負責景點衛生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