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筆者到武定縣插甸鎮哪吐、老木壩2個行政村,沿路太陽能路燈燈桿上的黨建小紅旗映入眼簾,“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關愛貧困家庭,弘揚中華美德”……住足細賞,黨建小紅旗不僅做得精致,內容更是應有盡有。在這兩個行政村里,公路邊、村間道路、小廣場、文化室……每走到一處,都能看見燈桿上掛著一面又一面的黨建小紅旗。這些小紅旗,不僅映紅了脫貧致富共奔小康的脫貧攻堅路,還映紅了干群同心共致富的鄉村振興路。
包保小紅旗責任更清晰
插甸鎮的黨建小紅旗,在城鄉人居環境提升中還發揮了明確工作責任的大作用。在哪吐村,筆者看到了村黨總支書記李躍忠的包保責任區,小紅旗上不僅有具體的責任范圍,還有電話和“一天一檢查,一月一考核”等內容。就連具體的責任黨員,也一同上了包保小紅旗。
在哪吐3組黨支部,支部書記李振德把黨員組織起來,采取就近認領責任區和監督區的方式,每天帶頭撿垃圾。不到一月功夫,村莊干凈了,河道清潔了,群眾也自覺了。
黨建+產業 彰顯共富效應
為確保農村黨支部建設取得實效,插甸鎮緊緊依靠省委組織部、州、縣掛鉤單位及駐村工作隊員,派出鎮級副科級以上干部擔任掛點領導,機關干部為工作隊員入駐12個村委會,引導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黨建+基礎設施建設+脫貧攻堅+產業帶動+人居環境提升等模式中來,收到了“農村黨建+,受益你我他”的良好效果。
插甸鎮在做好農村黨建+各項工作的同時,突出抓好產業發展責任落實。截至12月20日,已引入云南菌視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安德一、二組流轉土地306.55畝,種植羊肚菌,受益農戶124戶,貧困戶33戶。群眾到基地打工,平均每天“工資”在60元以上。建設10萬頭生豬養殖擴繁場1個,種植三七150畝、附子120畝,蔬菜2000畝、玫瑰花1000畝,中藥材種植已有2000余畝,
茂河樂黨總支養殖協會的土雞養殖有3000余只;老木壩黨總支帶領群眾林下種植靈芝……在插甸鎮,隨處可見的農村黨建+產業模式,正在脫貧攻堅中彰顯出共富效應。
黨建+人居環境提升 開啟共建效應
老木壩村以積分的方式鼓勵黨員和群眾積極參與到人居環境提升中來,村黨總支已組織黨員義務參與人居環境提升活動50場次,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同時,不斷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促進村容村貌干凈整潔,開啟了鄉村振興的共建共享效應。
哪吐村則依托掛鉤幫扶的省委組織部的優勢資源,在村內開展了美化亮化行動,全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如今的插甸鎮,黨建小紅旗不僅映紅了脫貧路,更成為了黨員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重拾信心,重履責任,重塑形象,重現魅力的行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