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籽繡是傳統繡法之一,屬于點繡的一種,向日葵的花籽就可以采用這種繡法,在布包上以線打結的方式留下點狀圖案,繡一針成一結........”走進白路鎮彝繡培訓現場,彝族刺繡縣級非遺傳承人、高級縫紉工李從梅老師正手持繡片,耐心的為繡娘講解刺繡技巧。

近日,白路鎮協同武定繡娘坊舉辦2025年“飛針走線織錦繡,指尖技藝促增收”彝繡技能培訓班,百余名繡娘踴躍參與,在針飛線舞中提升技藝,不斷夯實白路彝繡產業發展根基。本次培訓特別邀請到兩位資深老師前來授課,采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涵蓋課堂教學、示范講解、現場操作和作品展覽等,為繡娘提供紋樣繪圖、色彩搭配、針法技巧等技能培訓,并現場進行實踐操作,手把手傳授技巧,爭取讓繡娘在最短時間掌握刺繡基本技能。

培訓現場,通過絲巾、圍巾、扇子、公文包、手提包、胸針等文創產品的展示,讓越來越多的繡娘了解到除了傳統彝族服飾,如何將彝繡文化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設計出更受市場歡迎的文創產品。同時通過講解傳統服飾與新概念彝繡服飾的設計區別,在豐富繡娘技藝的同時,拓寬設計思路,鼓勵她們大膽嘗試,不斷創作出更加優秀的彝繡作品。

“彝繡傳統配色以黑、藍、紅、黃、綠五色為主,服飾以色彩濃烈而著稱,可以通過改變紋樣配色、紋樣款式不斷改良彝族服飾,以火焰、飛鳥等紋樣代替傳統的馬纓花、牡丹花,而將馬纓花、牡丹花等紋樣用在圍巾、胸針、手提包等文創產品的繡制中,將彝繡文化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生活,讓彝族服飾、文創產品越來越符合市場需求,實現彝繡產品多樣化”。彝族服飾縣級非遺傳承人、高級縫紉工李亞梅老師介紹道。

近年來,白路鎮堅持保護傳承并重、優勢特色并舉,讓傳統彝繡煥發新生機。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白路彝繡車間,舉辦彝繡技能培訓、服飾文創產品展演、彝繡技藝比賽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升繡娘技藝與設計思路,引領白路向技術品質化、繡娘意識市場化、彝繡市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真正實現彝繡“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轉化。

“這次培訓十分有意義,我從小就跟著母親學刺繡,以前只會制作服飾紋樣,通過培訓了解到紋樣還可以用于文創產品,繡娘坊的老師還跟我們達成訂單協議,有訂單需求會給我們推送,依靠刺繡又多了一條出路,真正讓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過上了‘繡著花、帶著娃、養著家’的幸福生活?!崩C娘楊冬麗高興地說道。

下一步,白路鎮將以打造“家門口的務工車間”為契機,開展多方面、多領域、多層次的非遺技能培訓,進一步將彝族刺繡發揚光大,幫助轄區內婦女同胞將手中的繡布轉化為切實的經濟效益,真正實現居家就業、靈活增收,用“指尖致富”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