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資源優勢進一步釋放,綠色產業、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共同發展,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順應了廣大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
該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環境質量為核心,扎實推進生態武定建設。發窩、獅山、喬山3個村委會榮獲“國家森林鄉村”稱號;全縣11個鄉鎮135個村(社區)全部開展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申報,申報創建率達100%;編制完成“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推動落實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建成機動車尾氣檢測網系統,共檢驗機動車21239輛,合格率86.47%。深入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及時整改清零省、州反饋的問題,全面推行“街長制”,省級滅鼠、滅蟑先進城區創建通過考核驗收,武定縣城入選省級園林縣城,縣城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環境衛生明顯改善。加大城市天然氣建設推廣使用力度,建成中低壓管線30余公里,發展用戶5000余戶。推進垃圾分類處置,投放600余只垃圾桶,出資30萬元統一回收處理餐廚垃圾,餐廚垃圾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達90%。加強生態復修,完成異地造林、退耕還林、天保工程封山育林等項目2.368萬畝,完成義務植樹241.4萬株,完成197株古樹名木掛牌保護。開展長江流域取水工程(設施)現狀和水資源核查工作,著力解決群眾吃水難的問題,4個縣城集中式飲水水源地和3條國考斷面達標率分別為100%和66.7%。規劃建設了一批集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小鎮和基地,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9%,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滿意度排名全州第二位。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7個標志性戰役”。如期完成各類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確保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2%以上。加快推進菜園河木果甸斷面水體達標、縣城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和塑料污染治理,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和醫療廢棄物處置。致力加強資源保護。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天然林保護等重點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全面落實林長制。深入推進以獅子山省級風景自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快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規范占補平衡,實施補充耕地行動,新增耕地6000畝、水田3000畝以上。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濕地保護率提高到80%以上。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受保護率達98%以上。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干流綠色生態走廊質量提升建設工程,全面推進金沙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工作。筑牢綠色發展底線。堅持“多規合一”,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嚴格執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堅決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加快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作貢獻,探索開展碳匯交易,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廣新能源汽車42輛,節能減排控制在州下達指標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