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發窩鄉不斷加強宣傳力度,大力推廣健康文明生活“八條新風尚”,讓“新風尚”成為群眾的生活習慣,讓好習慣改變群眾生活。

重宣傳,文明觀念深入人心。采取“廣播+入戶+集中”的模式,每天通過覆蓋全鄉的54個應急廣播播出終端進行宣傳,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相關知識;利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和入戶動員疫苗接種等機會逐戶宣傳文明生活“新風尚”,視情況進行“七步洗手法”、消毒液使用方法等示范培訓;將文明生活“新風尚”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利用群眾會、火塘會等向群眾宣講黨史、村史和文明習慣、防疫知識,引導群眾樹立文明生活觀念。
重建設,文明設施全面覆蓋。在集鎮、行政村及重點村組新建公廁1個,改造公共旱廁22個,新建洗手臺99座,安裝感應式水龍頭179個,由保潔員專人包保并常態化保潔、定期增加紙巾及洗手液等,村組長負責監督衛生、檢查設備,確保公廁、洗手臺建設達標、管理規范、干凈衛生。
重評比,文明生活形成常態。確定每周二和周五為環境衛生保潔日,每戶1人參與村莊衛生大掃除,全力保障公共衛生;每月開展一次環境衛生評比,通過每家每戶相互對比、房屋和村莊周邊巡查,查找各家的不足和村內的衛生死角,通過比學趕超逐步培養健康文明衛生的好習慣。
重示范,文明習慣逐步養成。每天上午10點組織干部職工做工間操,號召干部職工每晚參與打球、散步等活動,以干部帶群眾,各村自發組織廣場舞、健身操、象棋等活動,在11個村委會組建12支民族文藝隊,根據農時和節慶組織文藝活動,逐步引導群眾養成愛生活、好運動的習慣。
重監督,文明環境人人共享。由村組干部和黨員、保潔員負責日常監督,發現不文明行為及時在村內通報并監督當事人整改,逐步養成相互監督、自覺自律的文明風氣,實現文明行為人人夸,人人爭做文明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