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于7月2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一起來看——
全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7月份以來,全國的疫情總體上處于低水平波動狀態,近期少數地區疫情有所反彈,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單日報告的本土感染者數有所增加。
近一周,疫情波及21個省份78個地市,其中7個省份報告的感染者數超過百例。甘肅蘭州、廣西北海、河南駐馬店疫情仍然處于進展階段,社會面傳播風險較大。總體上,各地在發生本土疫情后均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影響較為局限,各地疫情應對處置能力和效率已得到進一步提升。
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對高風險區的劃定和不同風險區域的管控措施有哪些調整?
在以往防控工作中,對于有本土疫情發生地需要劃定高中低風險區,便于其他地區及時對可能流入的風險人員進行排查;同時還需劃定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便于快速處置本地疫情傳播。為進一步簡化疫情防控實際操作,解決兩套風險區域劃定工作中所暴露的一些問題,第九版防控方案對兩套風險區域劃定標準進行整合,對防控措施進行銜接對應,統一使用高中低風險區的概念,形成新的風險區域劃定及管控方案。
高中低風險區的劃分是在發生疫情的縣(市、區、旗)內劃分。沒有疫情發生的縣(市、區、旗)全域實行常態化防控措施。對于跨區域外溢的高風險區人員,流入地采取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跨區域溢出的中風險區人員,采取7天居家醫學觀察。跨區域外出的低風險區域人員,不需要采取隔離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內完成兩次核酸檢測,并做好個人健康監測。
沒有疫情發生的地區屬于低風險區嗎?低風險區人員外出要帶核酸陰性證明嗎?
對風險人員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的調整是對防控措施的進一步優化,不會增加疫情傳播風險
疫情發生后,滿足這些條件無需全員核酸檢測
奧密克戎變異株BA.4和BA.5亞分支傳播力和致病力如何
BA.4、BA.5亞分支的傳播力相較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略有增加,BA.4、BA.5亞分支的致病力總體上與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相似,但在老年人群中快速傳播已經出現了重癥病例,流行病學數學模型研究顯示BA.4、BA.5亞分支引起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將有所增高。
雖然BA.4、BA.5亞分支的傳播力有所增強,但仍然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沒有證據顯示現有的NPI(非藥物干預)措施將失效。換句話說,我國現有的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