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定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始終把民族工作作為事關全局、事關發展、事關穩定的大事來抓,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扣“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立足工作實際從五個著力點,不斷推動各民族建設美麗宜居宜業新家園,讓民族團結之花在羅婺大地常開長盛。

一是在“民族團結+改善人居環境”方面,著力提升縣城輻射帶動力。武定縣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將城市更新工作作為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增添福祉的重要舉措,以“美麗縣城”建設為引擎,老舊小區改造為抓手,著力提升縣城人居環境。武定縣明惠路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帶動城市更新試點項目計劃改造7個老舊小區176戶,老舊小區外部配套道路7條,共計2130.88米;改造面積34559.1平方米;改造地下供水管網約4220米,排水管道約7098米,燃氣管網約890米。
二是在“民族團結+辦好民生實事”方面,著力提升服務群眾能力。積極探索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公廁管理、綠化養護、河道水體保潔、街道保潔等公共服務的改革發展之路。縣城垃圾填埋場日處理能力80噸,新建日處理能力50噸的中轉站1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縣城污水管網配套不斷完善,到目前完成各類管網建設55.24千米,入戶管11099米,檢查井3168座;生活污水處理率達100%。有序推進城市公廁建設改造,建成二類以上城市公廁48座、重點旅游城市A級廁所12座,縣城建成區公廁覆蓋率達每平方公里8.26座,城市旱廁徹底消除。縣城建成區59.22公市政道路安裝路燈4788盞,城市路燈亮燈率達98.6%。

三是在“民族團結+強化住房保障”方面,著力提升城鄉住房保障能力。以“讓各族群眾擁有安全穩固住房,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居住結構,實現各族群眾和諧共居”為目標,堅持以農村安居工程和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為著力點,突出“戶”的基礎單元作用,實現各族群眾“住有所居”。2016至2020年,武定縣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3388戶,累計投入補助資金80598.72萬元;實施民族地區農房功能提升(農村危房改造接續支持)試點項目238戶,累計投入資金142.8萬元。全縣建成保障性住房5962套,累計發放租賃補貼714戶1311人431.69萬元,解決了城鎮中低收入5962戶家庭約20000人住房困難問題。盤活周邊土地,先后促成御瓏灣、翡翠莊園、錦泰園、華康御府、錦繡山水等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爛尾樓”清理治理依法依規推進,君潤城項目竣工交房,聚福園項目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城鄉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實現了各族群眾“住有所居”的目標。

四是在“民族團結+歷史文化保護”方面,著力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自2012年啟動中國傳統村落申報以來,武定縣共入選中國傳統村落7個,占全州25%,真正做到護住鄉土,記住鄉愁,留著鄉親,引來鄉賢,探索出以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為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2024年,武定縣被列為云南省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通過推進傳統村落保護項目建設,完善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傳統村落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升鄉村文明水平,使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高。

五是在“民族團結+保障安全穩定”方面,筑牢建筑領域安全防線。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三管三必須”要求,武定縣住建局加強常態化督查力度,全面排查整治建筑施工、城鎮燃氣、市政運營、自建房、物業小區、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加強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宣傳教育,扎實提高安全生產意識。確保住建領域安全穩定,為各族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