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目標及主要任務
(一)規劃目標
2021-2025年,縣城鎮學校學位供給滿足學生入學需求,按省級要求,到2023年,全部消除義務教育階段56人以上大班額,有效控制大校額現象;進一步改善寄宿制學校教學和生活條件,學生寄宿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有效保障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條件;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環境,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二)重點任務
全縣2021-2025年規劃校舍建設面積11237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3381平方米,生活用房7477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379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面積29020平方米。購置學生用床1230張、圖書45000冊、學生課桌椅6570套、計算機1334臺、多媒體設備電子白板426套、校園安全設施設備30套。建設圍墻360米、護坎(坡)3200立方米。
(三)績效目標
深入推進全縣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學校41所,完成校舍建設11237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29020平方米、校園校舍其他配套設施建設360米和3200立方米。通過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合理布局;堅持“安全、節儉、夠用、實用”的原則,優先改善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及生活條件;有序增加城鎮學位供給,積極探索通過學區制、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合理分流學生;穩步提升學校辦學能力,以教育信息化為引領,努力推進信息化教學應用于實踐深度融合,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推動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的穩步提升。細化2021-2025各年度項目實施,明確時效性,全面推進能力提升項目建設,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效益最大化,得到武定人民群眾的認可,發揮各級資金投入效應,全面促進武定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規劃資金和年度安排
(一)規劃資金
我縣2021-2025年“義務教育薄弱環節與能力提升”項目建設規劃資金8050萬元。其中,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中央補助資金6431.6萬元,省級財政資金1132.2萬元,地(市)級財政資金132萬元,縣級財政資金354.2萬元。
(二)年度安排
2021年度“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已下達資金為1502萬元。其中實施圍墻、大門、擋墻、運動場等20個項目859.95萬元;購置可升降學生課桌椅、LED大屏、學生用床、學生計算機、校園廣播、多媒體教學設備等31個項目642.05萬元。
2022年度“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規劃資金為1541萬元。其中實施學生食堂、圍墻2個項目1210.8萬元;實施防沖撞系統、監控設備、人像識別系統等35個項目330.2萬元。
2023年度“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規劃資金為1652萬元。其中實施教學樓、學生食堂、學生宿舍、綜合樓5個項目1386萬元;購置食堂設備、科學儀器設備、信息化設備、體育器材、數學教學儀器等6個項目266萬元。
2024年度“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規劃資金為1628萬元。其中實施綜合樓、人工草坪、硅PU籃球場、足球場、塑膠跑道等6個項目691.5萬元;購置學生計算機、LED大屏、數字教育資源、信息化設備、音樂教學器材、衛生器械設備、美術教學器材等27個項目936.5萬元。
2025年度“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規劃資金為1727萬元。其中實施1個師生宿舍項目491.7萬元;購置學生計算機、LED大屏、心理健康教育裝備、智慧課堂資源、學生床架等40個項目1235.3萬元。
三、預期效益
(一)辦學指標達到省定基本辦學標準
到2025年,全縣通過實施41所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后,辦學條件將進一步得到改善,辦學指標達到云南省基本辦學標準。一是在校學生數由2020年的27293名增加到2025年的31069名,寄宿生數由2020年的12938名增加到2025年的14767名,寄宿率由2020年的60%增加到2025年的61.7%。二是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從2020年的5平方米增加到2025年的5.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從2020年的13平方米增加到2025年的14.25平方米。三是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從2020年的9平方米增加到2025年的10.5平方米。小學生均圖書冊數基年和完成年達25冊、初中生均圖書冊數基年和完成年達36冊,教學儀器設備配備達標設備值完成年達2350元,學校聯網數全覆蓋,教育信息化“三通”應用學校全覆蓋。
(二)辦學效益明顯
一是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受益學生31069名,覆蓋全縣11個鄉鎮義務教育階段所有適齡學生。二是實現城區學校擴容提質,有效化解大班額。三是補齊補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使長期保留的兩類學校辦學條件達到省定基本辦學標準,學校運動場、功能房不完善及網絡信息設備設施缺乏等薄弱環節得到改善與提升,切實保障廣大農村學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實現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助力我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四是人民群眾進一步增強對義務教育階段預期教學質量的滿意度,辦學社會效益明顯增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確保我縣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規劃順利實施,成立分管教育副縣長任組長,縣教育體育局局長、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縣財政局局長任副組長,縣教育體育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等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武定縣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規劃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教育體育局,具體負責項目規劃各項工作。
(二)資金落實和管理
按照規劃資金額度,積極爭取各級資金,并嚴格按照“分賬核算、專款專用”的原則,規范使用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專項資金,不克扣、截留、挪用專項資金,資金撥付嚴格按照工程進度和財政國庫資金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切實用好、管好專項資金,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三)嚴格執行項目規劃
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各負其責,通力協作,確保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規劃落到實處,確保規劃不走樣、不變形。縣發展和改革局應優先審批教育建設計劃,縣財政局應多方籌措資金,加大資金投入,保障縣級配套資金,并加強資金監管,縣教育體育局要在相關部門的協同下認真抓好項目規劃和建設各項工作。
(四)加強項目管理
規劃項目嚴格執行相關規范和建設標準,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科學性,嚴禁隨意變更、降低實施質量標準。所有工程實行“四制”管理(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嚴格執行法定建設基本程序和工程建設強制標準,加強全程質量管理,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把規劃的每個項目實施好、建設好。
(五)嚴格評估驗收
規劃項目竣工后,縣教育體育局要及時邀請縣住建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等相關職能職責部門進行規范驗收工作,保障工程質量達合格及以上。同時認真做好項目工程檔案資料歸檔、施工圖片采集收存等工作,并邀請相關部門開展項目評估等工作。
(六)加強監督檢查
縣人民政府將規劃項目實施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監管范圍,納入相關部門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將任務落實到年度,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建立定期監督檢查機制,重點監督檢查部門責任落實、規劃執行、工程質量進展等情況,保障規劃順利實施、全面落實,認真抓好我縣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各項工作。
(七)強化責任追究
規劃項目建設存在建筑質量問題的,將嚴肅依法追究項目施工期間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對擠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專項資金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對組織實施不力導致項目建設任務不能按期完成的,追究有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其他參與工程建設的有關單位及責任人對項目依法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