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稅收以其獨特的方式,時刻高度服務民生和惠及民生。千家萬戶與“稅”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結。云南省楚雄州稅務部門在服務地區經濟發展中,堅持以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精準落實稅惠政策,優化納稅服務水平,讓便民辦稅“春風”吹進千家萬戶。

稅務干部走進核桃購銷企業了解生產經營情況。
守護手藝傳承,呵護小家溫暖
近年來,楚雄州依托豐厚的刺繡文化資源,大力宣傳彝繡文化、培養彝繡能手、創建彝繡協會、拓展彝繡市場、開發彝繡新產品,探索出一條“公司+合作社+繡女+訂單”的彝繡產業化發展之路。
某服飾制品有限公司楚雄分公司是楚雄州內知名彝繡企業,專業從事彝族刺繡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刺繡技能培訓,公司積極參與實施“巧手脫貧”行動,主動吸納農村婦女富余勞動力就業創業,間接帶動5000余名婦女參與刺繡增收,繡女通過彝繡年收入可增加2000至10000元,真正實現了居家就業創業,增加了家庭收入。“彝繡的發展離不開稅收的助力,公司的成長更離不開稅收的支持。隨著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很多繡娘收入不斷提高,依靠刺繡收入不僅可以補貼家用,還供孩子上大學。”該公司負責人羅珺說道。
在致力于彝繡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楚雄州稅務部門加大對彝繡企業的日常走訪服務力度,對彝繡企業等中小微稅源實施“標準化管理+范式服務”“數字化治理+滴灌服務”管理模式,精準化“送策上門”,及時幫助企業充分享受稅收紅利,一路為彝繡產業保駕護航,讓民族技藝承載小家溫暖。
添力彝人小鎮,帶來千家安樂
位于楚雄州南華縣岔河村的咪依嚕風情谷憑借著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和豐富的彝族風情文化,讓這個原本古樸寧靜的小村變得“燈火輝煌”。幾年前,在外務工的張天保響應當地黨委政府號召,返回家鄉投資興業,創辦了南華岔河小岔河七家殺豬飯農家樂,依托咪依嚕風情谷集群品牌,搭載著鄉村旅游致富“快車”,生意蒸蒸日上,成為了在家門口走上致富路的創業典范。
“從創業時每月2萬的起征點到現在的15萬,政策總能為我們的發展遮風擋雨!”近年來,岔河村打造的咪依嚕風情谷“包羅萬象”,在好政策的推動下,村民們自己當起了老板,小村里的餐館、旅館、彝繡店大大小小有近百家,楚雄州稅務部門把服務鄉村集群產業作為推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有力抓手,通過分片到戶,積極為有創業意向的群體提供建議、宣傳政策,聚焦小微企業最關心的稅費、發票等問題,為企業提供全程服務,著力促進“小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響應疫情防控的要求,現在外出旅游的人少了,咱們周邊游鄉村游又紅火起來了,我們老兩口在家開個小飯館,左手掌勺右手開票,有啥不懂的涉稅問題也能打‘小微不打烊’服務專線在第一時間得到解答,兒女放心我們過得也舒心!”南華縣某酒坊老板李成林說道。
聚焦特色產業,助力萬家發展
楚雄州大姚縣是著名的“中國核桃之鄉”,核桃作為大姚縣的特色產業資源,成為農民的“搖錢樹”。然而在核桃走向市場的過程中,有相當數量農戶企業表示,因為很少接觸稅收政策,面臨著“政策不懂、開票不會”等基礎的涉稅問題。
為了給鄉親們搭把手,讓好政策“用起來”。當地稅務部門選派業務骨干“手把手”宣傳和輔導農戶稅費政策,幫助特色產業企業用好用活用足各類稅收優惠,幫助農企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其他難題,通過助力核桃等特色產業鏈高效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創業,讓“一縣一業”示范創建激發更大經濟活力,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大姚某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長年從事核桃產品購銷和加工業務。走進公司生產車間,操作臺上密密麻麻擺放著從農戶手中收購的核桃。
“2021年,公司從農戶手中共收購核桃原料813噸、收購核桃仁1023噸,這條產業鏈帶動核桃種植戶戶均增收約三千元。受益于國家對進出口的支持,公司充分享受到了稅惠紅利與便捷服務,申報的合計約6.9萬元出口退稅款在順利走完流程后很快就到賬了,有效緩解了疫情形勢下資金周轉困難的壓力。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我們的核桃事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鄉民致富。”該公司股東張斌信心滿滿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