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縣白路鎮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積極開發紅色旅游,以紅色旅游帶動當地民族文化、種養殖業融合發展,帶領全鎮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1935年5月2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軍團長征經過武定白路夜宿木高古村,宿營當晚,紅軍寫下了“夷民們同紅軍聯合打龍云去”和“夷民們團結起來,實行不交租,不還債”的宣傳標語,在彝區播下了革命的種子,紅軍和彝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紅軍與群眾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在這里代代相傳。白路鎮充分利用這一紅色資源,開發建設木高古村黨史黨性教育基地,今年5月底,占地1600㎡的木高古黨史黨性教育基地建成并揭牌,正式投入使用。
結合紅色旅游資源,白路鎮積極探索“紅色旅游+”的發展模式,充分挖掘當地民族文化、人文景觀、特色產業等資源,以紅色文化為引擎,撬動全鎮資源,融合發展,共同提升。打造“紅色旅游+民俗文化”,白路鎮彝族文化底蘊深厚,酒歌和火把節是當地兩大民族特色文化,白路鎮充分挖掘民族特色資源,把民族特色融入到紅色旅游中,在農耕文化館中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服飾、剪紙、農耕器具,就餐中村級文藝隊獻唱酒歌,表達對賓客的歡迎和感謝,同時,充分盤活平地火把廣場,根據游客需求制定火把節,讓前來觀光的游客開展黨史黨性教育的同時也能感受民族特色文化。
不斷推動鄉村特色文旅向縱深發展,打造基丁普村斗牛場地,辦活動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持續做好馬頭山景區、光坡水庫的拓展升級,借助氣候優勢吸引游客前來避暑乘涼。打造“紅色旅游+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圍繞培育“4+2”產業發展模式,在現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充分利用紅色基地引流,把木高古基地食堂作為游客品嘗特色美食、了解特色農產品的第一窗口,同時,提供一站式服務,欲購買農產品的游客線上下單,可家門口自提,或選擇快遞發貨等服務,既讓游客買得省心吃得放心,又能提高白路農產品銷量,實現購銷“雙贏”。
據了解,白路鎮木高古黨史黨性教育基地自營業到現在,已接待游客近1500人次,實現營業及附加收入5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