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網訊(通訊員 武學成 楊 臻)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武定縣大力實施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扶貧產業“造血”功能,為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及鞏固脫貧成果提供重要支撐。
2018年4月,武定縣插甸鎮哪吐村委會利用村委會辦公樓樓頂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安裝光伏板210平方米,裝機容量35.9千瓦,與南方電網實現并網發電。今年,村里投建的65千瓦光伏項目也實現了并網發電。插甸鎮哪吐村委會主任鳳珅欣喜地向筆者介紹:“光伏發電這個項目效益還是比較好呢,管理起來也比較簡單,每個季度打掃一次太陽能板上的灰塵就可以了,只要出太陽就可以發電產生效益。按照每天平均光照在四個半小時來計算,每個月可發電4800多度,一個月的經濟收入在3100元左右,每一年可以收入在3.7萬元左右,壯大了我們的村集體經濟”。
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是國家針對貧困地區出臺的產業扶貧政策,具有項目投資小、建設周期短、扶貧效益高、收益年限長等特點。武定縣結合實際,創新村級光伏扶貧思路,用電站收益支撐壯大村集體經濟,用村集體經濟扶持帶動貧困群眾,發電收益形成的村集體經濟用于實施村莊建設、公益性崗位扶持、文化惠民活動開展等。投資5663.3萬元,在全縣110個貧困行政村建設111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建成后按設計年發電量不少于16280千瓦時,每個電站將連續25年每年創造村集體收益11萬元,按照每5千瓦帶1戶貧困戶標準帶動受益貧困戶執行,實現帶貧最大化,增加了扶貧產業“造血”功能,為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及鞏固脫貧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撐。
插甸鎮哪吐村委會下元樂村村民丁春燕說:“這兩年村集體有一定的經濟收入以后,村莊建設、文體活動、基礎設施、衛生這些都搞得比較好。這幾年村子的變化還是比較大的,村莊干凈漂亮了、群眾也富了、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