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林下經濟 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近年來,發窩鄉依托豐厚的自然資源稟賦,聚焦林業保護與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實施森林資源培育、林下特色養殖、林下特色種植工程,形成持續增收的特色產業,為群眾提供了一條致富增收新路子。
近日,走進發窩村委會老書多魔芋種植基地里,放眼望去,一排排綠油油的魔芋葉肥莖壯,綠意盎然,長勢喜人,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發窩村黨總支書記李紅坤介紹,“魔芋是一種傳統的經濟作物,過去一般零散的種植在房前屋后,現代魔芋種植主要是大田種植與作物間套種。如今在林下種植魔芋,可以減少病害發生,實現高產、穩產和可持續發展,同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幫助農戶實現年增收10000—15000元左右。”他計劃發動更多的人在林下種植魔芋的同時,積極探索種植重樓、白芨、黃精、滇紅花、云南參、萬壽菊等中藥材林,擴大種植規模,進一步拓寬林下經濟發展空間。


更值得一提的是,發窩鄉借“林”發力,大力開展林下特色養殖。以適應性最廣泛、農戶都能發展的林下養雞和林下養蜂為主攻方向,年存欄雞3.6余萬羽、出欄25萬余羽,養殖胡蜂3000余群;以牛羊為重點,壯大林下養畜產業,通過縣級龍頭企業帶動全鄉牛產業持續做大做強增收,畜牧業實現收入1.2億元,出欄大牲畜2259頭,實現肉類總產量2826噸。創新通過“政府出資+群眾出地+村集體收益”模式發展牛圈,與云南農業大學建立校地合作關系,以“學員下單,教師配菜”“理論加實操”“提問加解惑”的方式邀請云南農大教授為村民授課,以“干部包戶”的方式推廣武定縣“牛上加牛”“坐享其牛”“無中生牛”肉牛養殖模式,全鄉發放金牛貸突破1000萬元,新增肉牛養殖1000余頭。預計今年存欄肉牛將突破5000頭,出欄2000余頭,將為養殖戶增收500萬元以上。


好山好水帶來了好生活。發窩鄉人民政府鄉長潘在華表示,接下來,發窩鄉將持續擦亮“國家生態鄉鎮”名片,深入挖掘林下發展潛能,借助天然的生態優勢,加快打造集“觀光、采摘、生態游”于一體的特色林下經濟模式,真真正正地將綠色生態轉化為綠色經濟,有效帶動當地百姓實現共同富裕,助力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