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定縣委、縣人民政府依托資源稟賦優勢和產業基礎,搶抓機遇、全面謀劃、精準施策,著力將肉牛、武定壯雞這“一大一小”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培植;以“政府+金融+保險”為突破口和落腳點,推動“政、保、金”三級高效聯動,持續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建設“一縣一業”武定肉雞產業示范縣和武定縣肉牛產業為主的特色畜禽養殖基地,建立家庭養殖為主導、整村適度規模養殖為主體、龍頭企業帶動的養殖體系;抓實黨建引領,強化科技賦能,做實“選育擴繁、飼料開發、疫病防控和產品加工”等技術指導服務;奮力跑出武定肉牛、武定壯雞產業發展“加速度”,為全縣鄉村振興持續注入發展動力。

堅持抓統籌推動,保障產業發展“舞起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帶頭推動,積極踐行“三法三化”,定期研究解決肉牛產業發展相關問題,身先士卒、帶頭深入鄉鎮、村組、企業、經營主體等一線調研、一線辦公。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多次組織考察團赴普洱景東、寧洱、墨江、昆明尋甸等地開展招商考察學習。強化頂層設計,成立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工作專班,及時采取全面督導、專項督查、現場督辦和工作調研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全時段研究化解產業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強化示范引領,著力培植了康樂村、團碑村等一批肉牛養殖示范村,以局部養殖效應輻射帶動更多農戶發展肉牛生產。獅山鎮康樂村135戶農戶中,有76戶養牛,存欄227頭,2022年,出欄肉牛46頭。環州鄉團碑村肉牛養殖從原來的22戶60頭增加到現在的24戶122頭,肉牛存欄增長52%,全村22戶脫貧戶和三類人員實現人均純收入15107.59元。
堅持抓要素投入,助推產業發展“快起來”。一是全面爭取銜接資金,強化投入,不斷激活產業發展潛力。規劃實施7個總投資2767萬元的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項目和投資1170萬元涵蓋武定壯雞種源保護、文旅融合、技術支撐的4個壯雞產業項目。二是持續推進“保險+金融”發展模式,健全完善“肉牛+信貸+保險”工作機制,縣財政統籌安排200萬風險補償資金,撬動產業發展,1-9月辦理“金牛貸”等貸款16973.4萬元,排名全州第三,累計辦理“金牛貸”等貸款9.95億元,排名全州第一。啟動以1萬元以下收入農戶為重點的肉牛養殖保險,完成9388頭肉牛投保。三是落實“牛七條”獎補政策,激發農戶養殖熱情。組織兌付2022年“牛七條”獎補資金258.26萬元。
堅持抓院校合作,助力產業發展“撐起來”。持續加強與國家特派團專家、云南農業大學等科學院校的跟蹤服務,注入科技元素,護航產業高質量發展。依托臻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啟動與云南農業大學潘洪彬教授團隊合作的“武定雞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課題研究,在臻驥農業有限公司建立“李文貴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科技特派團成員張宏福、劉建新等專家分別對首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云南同來公司等企業常態化開展“一對一”科技服務,破解企業發展科技難題。

堅持抓科技賦能,激發產業發展“好起來”。強化科技支撐引領,選派6名科技人員到縣外培訓;開展肉牛免疫6.89萬頭、雞免疫144.51萬羽,保障產業發展健康;建立牛凍點22個,實施肉牛改良17506胎;開展武定雞、肉牛等養殖培訓72期4345人次,培育“牛能手”“雞專家”;推廣示范種植巨菌草等優質牧草510余畝,推進種養循環和綠色發展;選優配強“金融保險、疫病防治、飼草保障、畜圈規模化建設、糞污處理、研發創新”6支服務隊,做到專班服務、專業服務、支部服務,全面打通肉牛產業發展供給鏈、服務鏈、銷售鏈、扶持鏈。
堅持抓產業宣傳,推動產業發展“飛起來”。持續利用群眾會、火塘會、戶長會等各種渠道,做好省州縣“牛七條”扶持政策宣傳,不斷提振肉牛、武定壯雞產業發展信心。依托縣內“花山節”“三月三”等傳統節日,先后舉辦了斗牛賽、牛魔王爭霸賽等活動。特別借助火把節游客聚集效應,在縣城舉辦了“武定壯雞節”暨“武定壯雞”品牌推介會活動系列活動。依托上海家禽協會,舉辦了武定“一縣一業”壯雞產業發展論壇座談會,提升武定雞品牌的影響力,營造了產業發展良好氛圍。組織了首羽、臻驥等企業先后到昆明、深圳和上海等城市參展,展示武定壯雞的美味和品牌。
今年上半年,全縣實現武定雞存欄126.56萬羽,同比增長3%;出欄179.16萬只,同比增長24.6%,實現武定雞產值達1.2億元,帶動脫貧戶戶均增收2677元。實現肉牛存欄6.55萬頭,同比增長11.3%;出欄1.301萬頭,同比增長3.7%,肉牛產值突破4億元,帶動脫貧戶戶均增收3620元。三季度預計實現武定雞存欄165.38萬羽,同比增長9.6%;出欄352.76萬只,同比增長5.6%。實現肉牛存欄7.08萬頭,同比增長4.1%,出欄1.93萬頭,同比增長3.7%。“一大一小”產業有效推進了全縣鄉村振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