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定縣聚焦當地產業發展和企業用工實際,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發揮“組織化”轉移就業的作用,以“用工企業+用工平臺+務工人員”形成的新型就業服務模式,加快推進就業“幸福里”建設,有效解決了產業發展、企業用工、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三難”問題,更好地促進了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深入調研,把握就業“幸福里”用工模式。符合武定縣的產業發展現狀、企業用工現狀等實際情況,通過采取行業摸底調查、重點走訪調查了解相結合的方式,對在全縣注冊和成立分支機構的各類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用工5人以上的個體工商戶用工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學習借鑒永仁縣“幸福里”社區經驗,分析就業“幸福里”用工模式與武定產業就業的結合點和著力點。
選址建成,推廣就業“幸福里”用工模式。經過多方調研選址,最終在貓街鎮貓街村民委員會阿卓卡村建成一個“幸福里”社區,由武定縣興武城鄉投資公司下屬的云南鸞宇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運營,通過對宿舍、廚房、餐廳、衛生、浴室、休息亭等進行改造,能同時容納160名員工食宿,于2024年5月29日投入使用,服務貓街高橋一帶3家農業龍頭企業,為周邊企業務工人員解決吃、住、行等問題,解決了務工后顧之憂。
搭建平臺,推動就業“幸福里”用工模式。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就業服務平臺,“線上”利用“武定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微信公眾號、網格化工作群、應急廣播、朋友圈、抖音等全方位宣傳;“線下”層層組織,廣泛動員黨員、網格員深入村社區、零工市場及企業開展多形式宣傳活動,確保宣傳推廣全覆蓋。推出“知百道武定就業”小程序,更好地服務廣大招聘者和求職者,使群眾“線上求職”成為新常態,打通了企業和求職者就業供需精準對接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群眾就業率。
統籌謀劃,提升就業“幸福里”用工模式。摸底排查、主動服務,提前謀劃創業小鎮、創業街區、創業社區、創業村落等創業載體申報打造工作,在武定縣電子商務中心實施“彩云雁歸”返鄉創業園計劃,積極推進“創業幸福地”建設。圍繞“就業幸福里”目標,全面推進幸福里社區建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專項行動和“15分鐘就業圈”建設,實現產業、企業、就業“三業”聯動、深度融合,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穩住就地就近就業基礎。
鼓勵創業,優化就業“幸福里”用工模式。用足用好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優化創業環境,簡化創業審批流程,降低創業門檻,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咨詢、項目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鼓勵、引導和扶持重點群體返鄉創業就業。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7戶3517萬元,帶動就業498人,完成目標任務數173戶的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