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充分發揮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對區域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推動云南蜂蜜生產高質量發展,保障蜂農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10月12日至14日,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紅河綜合試驗站在云南省武定縣舉辦2024年云南優質蜂蜜生產技術培訓。特邀請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浙江大學胡福良、鄭火青教授,安徽農業大學余林生教授、云南農業大學董坤教授和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畜牧工作總站尤方東高級畜牧師等專家蒞臨指導并授課。

胡福良教授圍繞蜂蜜提質增效的理論與實踐,從國內外蜂蜜生產貿易概況、成熟蜜發展趨勢和國內優質蜂蜜研發成功案例等方面,深入講解優質蜂蜜提質增效和區域品牌創建。鄭火青教授從優良抗病蜜蜂品種選育,培育抗性蜂種,解決幼蟲病的傳播和流行,提倡少用藥,不用藥。余林生教授圍繞農藥對蜜蜂健康影響及預防處理,結合國家發展養蜂的相關政策,分析近年來發生的蜜蜂農藥中毒的重大案例,講解了養蜂生產中農藥中毒的預防和處理。董坤教授基于中蜂的生物習性,介紹了不同養殖模式的差異,進一步講解中蜂多箱體養殖生產優質蜂蜜的優勢。尤方東高級畜牧師介紹了云南省蜂產品加工生產概況,凝練當下云南蜂業發展遇到的困難,提出了開展種蜂繁育和授粉服務市場化等新模式帶動云南蜂業發展增收。
武定縣97%為山區,且立體氣候明顯,蜜粉源植物資源豐富,適合蜜蜂生存,分布有我國重要的中華蜜蜂資源-云貴高原中蜂。中蜂養殖不爭田、對土地平整度要求不高、投資少且無糞污,一直是山區農民喜歡的傳統畜牧業,適合農村發展多種生產經營。全縣11個鄉鎮有3800余人從事專業或業余養蜂,規模養殖戶280戶,常年飼養中蜂2.6萬余群,西方蜜蜂2000多群,年產蜂蜜150余噸,產值1000余萬元,繁育授粉蜂群2000群,產值80余萬元。十四五期間國家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團武定團蜜蜂產業組,幫扶武定引進中試西方蜜蜂品種1個-蜂強1號,示范中蜂優質蜂蜜生產多箱體蜂箱,發放蜂箱90套;建設示范蜂場2個,推廣中蜂多箱體養殖技術,幫助解決中蜂人工育王,中蜂巢蜜生產,中蜂巢蟲防治等關鍵技術問題,示范蜂場蜂農效益增加10%;服務企業1家,合作開展科研計劃及人才專項項目申報,為企業培育技術研發人才。依托國家政策、項目,蠶蜂所持續為武定蜂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武定縣蜂山養殖基地示范蜂場主人李春榮說:“2023年,應用多箱體蜂箱養殖中蜂,繁蜂快,生產優質巢蜜,生產效率高,效益比以前好”。武定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段彥民說:“通過開展中蜂養殖培訓,有助于武定與其他養蜂生產發展較好區域的交流,拓寬產業發展思路,提升本土企業帶動意識和能力。此外,武定縣果蔬種植發展較快,可進一步加強櫻桃、西藍花制種等蜜蜂授粉服務,可實現農作物提質增效,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本次培訓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主辦,武定縣農業農村局、云南農業大學東方蜜蜂研究所協辦。武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龔白梅和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副所長、黨委委員朱建榮出席開班儀式并分別致辭。來自省內,從事蜜蜂養殖的蜂農、合作社、企業及基層技術推廣部門,共89人參加此次培訓。
(撰稿:鄧尚靠、梁鋮;審稿:龔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