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產業園區緊緊圍繞“3815”戰略發展目標,堅持目標引領、創新驅動、投資拉動和協調聯動,聚焦“三大經濟”統籌抓好以資源換產業、以園區聚產業、以開放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園區承載力、吸引力、競爭力,推動園區經濟穩中提質。2023年,園區共有企業140戶,較2022年凈增51戶。其中:規上企業23戶(新增6戶),高新技術企業6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4.89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同比增速35.1%,完成出口總額177.52萬元,實現園區進出口“零”的突破。

資源經濟提質增速。園區立足資源特色,緊緊圍繞“一主兩輔”,即以鈦產業為主導,加快發展新型建材和綠色食品加工輔助產業,持續推動資源產業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2023年園區有鈦產業企業33戶,規模以上涉鈦工業企業總產值達18.35億元,占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2.6%,形成了“鈦礦采選—高鈦渣—鈦合金精深加工”新型產業結構體系。通過加快推進“武定國鈦金屬年產16萬噸直流電弧爐冶煉高鈦渣擴建項目、萬鑫鈦業年產6萬噸高鈦渣項目、盛源鈦業有限公司10萬噸高鈦渣技改擴建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鈦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綠色鈦向精深加工和終端制造延伸。力爭“十四五”末實現高鈦渣100萬噸、產值100億元“雙百”目標。依托武定“一大一小”(肉牛、壯雞)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培育以武定永銀、云味坊等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做精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初步形成“焙烤食品制造、魔芋、玫瑰、野生菌、豆類”加工為主的綠色食品加工業,不斷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同時,積極推進石材資源整合,規范特色石材開發秩序,在麗砂石材等龍頭企業為主的33戶企業帶動下,形成以木紋石為主的“采石—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長沖新型建材產業集群,產品遠銷國內外。

園區經濟筑基賦能。認真貫徹落實《楚雄州開發區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大力實施“園區建設和園區經濟攻堅年”行動,穩妥推進政企分離、管運分開的“管委會+事業單位+公司”運作模式,成立武定工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項目的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等。大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祿金新型工業片區200m³/d一體化污水處理站項目、1—7號路工程項目、110kV牡丹(祿金)輸變電站、日處理污水10000方的污水處理廠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占地101畝建筑面積3.29萬平方米的10棟祿金新型工業片區一期核心區標準化廠房建設項目進度。園區功能配套日趨完善。根據項目生命周期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靈活的供地方式,提高土地供應與使用效率。同時,針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用能需求,合理制定能效管理和有序用電方案,優先保障主導產業和發展勢頭良好、落地迅速、投產見效快的項目用電用能需求。
開放經濟全面拓展。園區不斷深化區域合作,主動融入昆楚協同發展,全面拓展對外開放格局。依托滬滇協作、招行定點幫扶,建立“武定—嘉定”聯動機制,承接國內東部產業轉移,重點引進鈦、釩鈦、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關聯企業,不斷深化滬滇合作。主動融入“攀枝花兩小時經濟區”昆攀文化旅游帶,以滇中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建設為契機,建立“武定—昆明—攀枝花”聯動機制,積極對接攀西釩鈦低微合金、鋼材制造基地,著力把園區打造成為昆明、攀枝花城市休閑“后花園”的對外窗口。不斷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動協作,建立“武定—祿豐”組團聯動發展機制,在區域范圍內有序流轉項目、高效配置要素,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產業布局,進一步促進產業向園區集聚,做強園區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