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對我縣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實現 “十三五”圓滿收官意義重大。年初以來,全縣上下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認真執行“五個一”和“四掛鉤”制度,發揮“四個服務團隊”作用,深入開展“三進企業”活動,努力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幫助工業經濟全面復工復產,穩定工業經濟運行。
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受疫情影響,2月份,我縣雖有21家復工復產,但生產時間較短,累計增加值增速下降13.2%。
3月初,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已全部復工復產,產能利用率穩步回升。一季度,全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當月產值41896萬元,同比增長30.9%,環比增長144.2%;累計總產值92375萬元,同比增長14.9%。規模以上工業當月增加值12447萬元,同比增長23.4%(可比價,下同);累計增加值26438萬元,同比下降1.0%。
(一)輕重工業發展失衡。輕重工業的比重嚴重失衡是我縣長期存在的問題,從本月情況看,輕工業大幅下降給我縣優化工業行業的總體結構帶來了嚴重挑戰。1-3月,輕工業增加值1649萬元,比去年同期2323萬元減少674萬元,同比下降42.8%;比上月172萬元增加了1477萬元,增長433.8%。重工業增加值24790萬元,比去年同期23263萬元增加1527萬元,增長5.0%。雖然輕工業大幅下降,但增加值只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2%,輕工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拉動較小。
(二)主要類型增加值呈“一增兩減”態勢。全縣主要涉及3個類型,其中: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4954萬元,同比增長2.2%,環比增長151.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35萬元,同比下降17.7%,環比增長143.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1150萬元,同比下降18.3%,環比增長467.1%。
(三)三大門類增加值呈“一增兩減”態勢。采礦業增加值13774萬元,同比下降13.5%,環比增長236.1%;制造業增加值10803萬元,同比增長27.4%,環比增長114.7%,制造業快速發展;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1861萬元,同比下降2.2%,環比增長40.8%。制造業增長的原因是春節期間和疫情期間有4家生產高鈦渣企業未停產,拉動了整個制造業的快速增長。
(四)九大行業增加值呈“三增六減”態勢。全縣29戶規模以上工業主要涉及九大行業,增長的有3個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增加值322萬元,同比增長225.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6739萬元,同比增長77.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1499萬元,同比增長7.1%。下降的有6個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1146萬元,同比下降43.8%;食品制造業增加值502萬元,同比下降40.7%;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3993萬,同比下降27.4%;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加值9780萬元,同比下降4.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595萬元,同比下降4.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1861萬元,同比下降2.2%。
(五)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減,主導產品呈上升趨勢。主要涉及十九種產品,增長最快的是生鐵和水泥混凝土電桿,分別增長185.3%和134.4%;減幅最大的是建筑用天然石料和冷凍蔬菜,分別下降98.0%和92.7%。
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本月止累計
去年同月止累計
增速±
生鐵
噸
15852.92
5557.00
185.3
水泥混凝土電桿
根
8627.00
3681.00
134.4
鋅金屬含量
噸
486.00
1443.00
99.3
高鈦渣
噸
50753.99
35428.60
43.3
水泥
噸
35940.70
25609.80
40.3
銅金屬含量
噸
1785.07
1509.72
18.2
魔芋粉精
噸
83.00
74.10
12.0
鐵礦石成品礦
噸
451534.90
437596.34
3.2
熟肉制品
噸
241.30
243.10
-0.7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83037.35
85237.38
-2.6
炸藥
噸
2642.06
2775.55
-4.8
風力發電量
萬千瓦時
6143.33
6690.50
-8.2
鈦白粉
噸
1723.50
2018.00
-14.6
木紋石板材
平方米
24784.00
32322.20
-23.3
磚
萬塊
7828.00
11016.00
-28.9
焙烤松脆食品
噸
1815.75
2613.51
-30.5
冷凍蔬菜
噸
22.00
303.00
-92.7
建筑用天然石料
立方米
976.00
49878.00
-98.0
金屬冶煉設備
噸
9537.00
0.00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一是受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高位波動等多重擠壓,部分產品原材料價格逐步攀升、產品出廠價格下降,嚴重影響企業經營效益提高,企業消化成本壓力劇增。二是運輸成本提高,受疫情防控影響,交通運輸不暢,物流受阻,企業運輸困難,運輸成本大幅度提高。
(二)行業和企業規模較小。現有的產業和產品多為采礦業和初加工工業原料,附加值較低,未能形成產業鏈和產業群,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和帶動性較小,一季度,累計產值超過1億的企業僅有2家。
(三)新興產業支撐作用不明顯。目前全縣新興重點產業尚在發展初期,企業不多,規模不大,現有規模以上新興企業2戶,一季度實現產值9036萬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8%,對工業經濟增長尚未形成主導性支撐作用。
(四)市場需求萎縮。今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除醫療防護和生產生活必需物資的行業外,其他行業銷量和市場需求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五)融資難仍是企業頸瓶難題。雖然中央、省、州有利好的融資政策,我縣也先后出臺了一些支持企業穩健復工復產的相關惠企政策,但由于融資門檻過高,需要固定資產作抵押物,絕大部分企業因條件受限,仍然未享受到這些惠企政策,融資難仍然是企業當前最難解決的頸瓶難題。
三、對工業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壓實責任,狠抓政策落實。一是狠抓融資政策落到實處。要落實落細中央、省、州、縣疫情期間出臺的系列相關金融扶持企業政策,加強金融支持力度,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二是狠抓稅費減免。要壓實責任,制定更仔細更務實的政策,特別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二)抓實服務企業工作。認真貫徹執行好省、州關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各項措施,協調停產企業盡快恢復生產,幫助指導困難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三)加強工業運行調度。完善領導干部聯系幫扶重大工業項目、重點企業機制,定期不定期深入現場督導檢查,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支持企業加快釋放產能。
(四)強化工業招商引資。堅持“招大、引強、選優”,進一步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提高園區承載重大項目落戶的能力和水平。
(五)培育壯大工業主體。工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是實體經濟的基石,在經濟增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繼續做好企業培育納規工作,改變工業“低、小、散”狀態,促進工作經濟轉型升級。
| 上一條:武定縣2020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
| 下一條:武定縣2020年一季度城鎮居民收入首現“負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