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沖擊,縣委、縣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州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進一步壓實責任,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發展各項工作,于艱難中求突破,扎實推進農業生產恢復性增長。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0742萬元,同比(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3%,增速較一季度(0.4%)上升1.9個百分點。
一、農業生產基本情況
(一)夏糧持續增產,春耕生產有序推進。全縣夏糧總產量達2.22萬噸,同比增長1.9%,連續11年保持小幅平穩增長。截至7月中旬,全縣累計完成水稻移栽8.8萬畝、玉米播種12.2萬畝、薯類和雜糧播種3.4萬畝、烤煙移栽7.4萬畝、蔬菜種植3.7萬畝,圓滿完成大春作物種植計劃。
(二)蔬菜產量持續增加,蔬菜生產狀態平穩。上半年,全縣累計種植蔬菜作物7.03萬畝,同比增長1.3%;蔬菜產量達7.87萬噸,同比增長5.9%。
(三)營林造林工作持續加強,林業產值快速增長。上半年,全縣實施人工造林1.327萬畝,同比下降58.0%;完成植樹105.8萬株,同比增長2.9%;實施森林撫育9.4萬畝,與上年持平;完成育種育苗0.13萬畝,同比增長98.3%;實現林業產值7588萬元,同比增長22.6%。
(四)畜禽價格小幅回落,畜牧業生產恢復增長。進入二季度,全縣活畜禽價格較一季度小幅回落,生豬價30元/公斤、肉山羊價格36元/公斤、肉牛價格30元/公斤,降幅達8%以上。上半年,全縣累計出欄生豬12.96萬頭、肉牛1.43 萬頭、山綿羊8.5萬只、家禽175.24萬羽,畜牧業生產總體回暖。
(五)淡水養殖持續發展,鮮魚市場供應充足。受魚價持續高居因素影響,今年春季以來形成了商品魚、休閑垂釣、魚種魚苗產銷兩旺的好勢頭,極大地調動了漁民養殖積極性。上半年,全縣鮮魚產量1170噸,同比增長13.4%;魚種投放總265噸,同比增長5.2%。季末實有養殖面積476.47公頃。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一是抗旱工作異常艱難。資源性、工程性缺水問題交織,有效灌溉率低,僅為35.8%,50%以上的耕地只能“靠天吃飯”,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依然薄弱,局部地區旱情仍未接觸,大春生產用水保障難度較大。今年1-6月全縣大部降水偏少,氣溫偏高,旱災發生0.61萬畝、經濟損失147.69萬元。二是蟲害偏重發生不容樂觀。病蟲草鼠害較上年同期多發生0.19萬畝、草地貪夜蛾在多個鄉鎮發生0.48萬畝,加強病蟲害防治刻不容緩。
(二)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緩慢。一是平臺建設有差距,體制機制創新及科技水平低,園區招商進程緩慢,科技型、創新性企業招商難度大 。二是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投入分散,撬動能力不足,多數農業龍頭企業融資難,僅依靠自身資本積累發展,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矛盾突出。
(三)畜牧業發展壓力大。畜牧業養殖發展方式落后、科技服務滯后、經營主體不強、發展任務艱巨、發展資金不足、發展機制不健全,動物防疫工作難度大,非洲豬瘟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四)農民增收后勁不足。一是城鎮化滯后,二、三產業發展不充分,家庭經營收入仍以農業收入為主。二是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偏低,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收入增長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三是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不強,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農業比較效益低。
(五)農業投入有限。由于我縣長期維持“吃飯型”財政現狀,農業投入有限,導致農業投資項目收窄,農業投資項目大多數散、弱、小,影響農業產業化發展。
四、下步工作措施和建議
(一)筑牢防災抗災防線。一是針對水情、旱情,認真研究制定抗旱促生產具體方案,科學調度用水資源,扎實有效開展抗旱工作。二是加強以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水稻螟蟲、粘蟲、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沙漠蝗為重點的農業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和綜合防控,采取分區治理,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結合防治措施,降低蟲害的危害程度;三是加快3.0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正邦標準化生豬養殖項目,貴州鳳集集團300萬羽青年蛋雞養殖項目,東坡、田心、萬德構樹項目,勒外滬滇項目建設進度。
(二)強化服務促畜牧業健康發展。加強動物防疫防治和畜牧科技培訓工作,加快推進江西正邦生豬養殖項目、云南杰祥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生豬、蛋雞養殖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提升全縣生豬和蛋雞規?;?、標準化和組織化生產水平,落實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政策,筑牢畜產品供應保障。新建1個禽類集中屠宰中心,完成肉牛凍精改良0.8萬胎,生豬品種改良5萬胎;推廣應用青貯飼料8萬噸;開展各類畜牧科技培訓50期2500人(次)。
(三)加快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步伐。整合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優勢,引導園區內企業投入,集中解決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缺塊資金。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完善招商機制,引進有實力的農業企業,打造武定特色農業產業園。
(四)增加農民收入。加強人力資本投資,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建立適應我縣特點和農業長遠發展需要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的科技貢獻率。優化農業布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壯大優勢農產品板塊,推動畜牧業、水產業和林業發展,發揮農業生產的多功能性。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產業化、市場化、規?;?,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五)加強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組建專班組,加強合作社、家庭農場調查摸底和跟蹤服務,開拓思路,認真梳理,強化統籌,融合和包裝適宜項目,積極申報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抓好抓實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
| 上一條:三季度物價分析 |
| 下一條:2020年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淺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