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縣上下采取積極措施強化節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節能降耗任務還很艱巨。現根據2020年統計結果,對全縣規上工業能源消費情況分析如下。
一、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情況
(一)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增速低于生產增速,促使單位能耗持續下降。全縣3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工業增速12.9%,綜合能源消費量10.7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15%。由于增加值增速高于能耗增速,促使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1.6%。
(二)主要耗能行業能源消耗“二降二升”。規模以上工業“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總量10.26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14%。“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的95.89%,與上年基本持平。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能源消費量1.4噸標準煤,同比上升7.1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能源消費量8.81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15%,占全部規上能耗總量的82.3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能源消費量0.04噸標準煤,同比上升28.2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能源消費量0.03噸標準煤,同比下降30.25%。
(三)四種主要能源消費均呈上升趨勢。規模以上工業消費的4種能源消費品,原煤、電力、柴油、工業生產汽油保持增長,增幅分別為14.78%、3.85%、17.28%、531.9%。其中,工業生產汽油增幅過大的原因是2020年能源購進、消費與庫存表有變更,由原來的汽油消費量變更為工業生產汽油消費量,導致部分企業填報數據時未作區分。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企業統計員情況參差不齊。企業統計員更換頻繁、業務不熟悉,上報能源報表時存在錯報、漏報現象,導致數據失實,銜接性差。
(二)資源消耗多。企業節能降耗意識不強,對能耗產品監管不嚴,先進技術推廣不到位,對生產設備購買和生產工藝研發投入資金不足,造成了能耗產品的使用浪費,能源回收率低。
(三)能源消費結構較為單一。我縣工業能源仍以化石能源為主,煤電消費在生產生活中的占比居高不下,消費結構轉型難且時間跨度長。從我縣的能源消費結構看,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幾年來基本持平。
(四)產業結構不合理。2020年我縣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30家,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有20家,占規上工業企業的66.67%。高耗能工業比重逐年增大,經濟增長模式仍以高投入、高消耗、低附加值產業為主,經濟增長過于依賴消耗能源和資源。2020年1-12月我縣規模以上能源消費量為10.71萬噸標煤,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為10.26萬噸標煤,占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的95.89%,與2019相比提高0.65個百分點。
三、下步工作建議
(一)加強統計隊伍質量建設。一要加強對企業統計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統計員業務水平。二要與企業加強聯系,了解企業經營情況。掌握企業生產情況,準確把握能源消費情況。三要搞好基層業務指導。對于統計員更換或上報困難的企業,采取一對一形式,盯緊盯牢,使企業統計員盡快熟悉掌握相關業務防止錯報、漏報。
(二)推廣先進技術,改造落后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企業節能降耗應堅持節約優先的原則,加大科研力度,重點推進企業高耗能設施節能,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設備和技術,加快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和節能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和升級,提高產品生產水平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縣產業結構單一,形成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及非金屬礦物制造為主的工業產業鏈,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將促使我縣能源消費量逐年上升。隨著工業化加速發展,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對我縣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一方面,我縣消費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形成,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勢頭已經減弱,我們不能通過增量實現經濟增長,應以市場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導向,使資金、技術、人才等向優質、有需求的產品生產集中。另一方面,應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法律和政策,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通過制定嚴格的產業投資環境標準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在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優化兩個目標之間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與此同時,還應通過財政和稅收等手段來引導投資方向和促進投資結構優化,進而發揮其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信號和導向作用。
| 上一條:武定縣2020年商品市場運行情況分析 |
| 下一條:武定縣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簡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