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武定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三農”工作要求,以保障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為目標,進一步加大產業支持力度,扎實提高生產效益和群眾收入。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政策保障有力,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向好。上半年,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國家和省州系列穩增長措施,扎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以“在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中走在前列”為目標,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發展。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578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其中:農業產值70278萬元,增長3.8%;林業產值31782萬元,增長6.7%;牧業產值57613萬元,增長8.2%;漁業產值851萬元,增長1.4%;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5260萬元,增長6.6%。
(二)市場運行平穩,糧食蔬菜持續增產。截至5月末,全縣累計收割夏糧面積14.68萬畝,夏糧總產量達2.29萬噸,分別較上年增長6.7%和9.6%,夏糧產量自2010年以來保持“十三連增”。其中,谷物產量1.80萬噸,增長9.8%;豆類產量0.46萬噸,增長9.8%;薯類產量0.12萬噸,增長7.8%。
上半年,全縣累計種植蔬菜作物7.53萬畝,同比增長3.0%;收獲蔬菜產量8.69萬噸,同比增長5.9%;實現蔬菜產值42815萬元,增長5.8%。
(三)生豬價格回升,畜牧業生產加速恢復。從市場調查和養殖場戶反饋的情況看,自5月以來全縣生豬價格迅速回升,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對應的豬糧比價達到了5.5:1以上,畜牧業生產保持加速恢復的勢頭。上半年,全縣豬、牛、羊、禽累計出欄分別為13.51萬頭、1.21萬頭、9.44萬只、144.31萬只,同比增長120.9%、8.8%、2.8%、-10.7%;主要畜禽肉產量達1.72萬噸,同比增長14.5%。6月末,全縣豬、牛、羊、禽存欄分別為23.27萬頭、6.6.48萬頭、21.55萬只、138.94萬只,同比增長-6.5%、1.6%、5.3%、4.0%。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氣候條件仍然惡劣,災害威脅較大。今年2月下旬,全縣范圍普遍降雪對全縣種養殖大棚造成大面積損壞,4-5月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影響小春作物收獲和大春作物種植,6月下旬以來氣溫持續走高造成的強對流天氣災害和農作物病蟲害風險加大。
(二)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續,農民就業壓力增大。今年以來,受吉林、上海、浙江等地為中心的新一輪疫情影響,各類企業生產受到沖擊,我縣外出務工人員出現返鄉情況,農村居民收入缺乏支撐。
(三)農業產業鏈條仍然較短,農民增收后勁不足。長期以來,受地里環境和資源條件制約,我縣以家庭戶為主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比重較大,耕地流轉、產業建設進度緩慢,農業生產大部分止步于生產環節,農產品增值收益不高,群眾增收致富的后勁不足。
三、下步工作措施和建議
(一)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責任,深化“一平臺、三機制”,抓牢抓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加強產業、就業、消費幫扶,全面提升教育、醫療、住房、供水等保障水平,促進脫貧人口收入穩定增長,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
(二)全面銜接鄉村振興。注重傳統村落、鄉村特色風貌傳承保護,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特色手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富民產業,聚力“兩品一標”基地建設,全力推進特色蔬菜、道地中藥材和武定壯雞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園區提質發展,打造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打造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縣。聚焦獅子山、萬松山、大黑山等縣域典型生態系統,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綠化美化鄉村“四旁”“四邊”區域,打造宜居宜業鄉村。
| 上一條:武定縣2022年二季度建筑業平穩健康發展 |
| 下一條:2022年上半年武定縣經濟平穩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