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在面對疫情防控,國際、國內市場環境變化等嚴峻形勢,縣委、縣人民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全縣經濟得到有序、健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平穩增長,與全縣經濟發展基本同步。
一、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全縣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根據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反饋數據顯示:2022年我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0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城鎮居民45202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居民14419元,比上年增長7.6%,同期全縣GDP為136.4億元,同比增長5.1%。全縣經濟與居民收入增長比為98.2%(高度相關),說明我縣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二、工資性收入成為我縣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和主要組成部分,收入結構更加優化
2022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0元中,工資性收入13710元,占比57.0%;經營性凈收入5298元,占比22.0%;財產性凈收入1457元,占比6.1%;轉移性凈收入3595元,占比14.9%,工資性收入占比達一半以上。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02元中,工資性收入34553元,占比76.4%;經營性凈收入1304元,占比2.9%;財產性凈收入4012元,占比8.9%;轉移性凈收入5333元,占比11.8%,工資性收入占比高達四分之三以上。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9元中,工資性收入3904元,占比27.1%;經營性凈收入7416元,占比51.4%;財產性凈收入248元,占比1.7%;轉移性凈收入2851元,占比19.8%。工資性收入近三分之一,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持續關注與重視,特別是脫貧攻堅戰略實施以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得到增長,而且增幅快于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在收入增長的同時,人居環境、住房條件等方方面面都得到較大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差距逐步進一步縮小。
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12.8%,高城鎮居民3.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為4.65:1;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12.0%,高城鎮居民2.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54:1;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7.3%,高城鎮居民3.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28:1;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12.6%,高城鎮居民1.7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24:1;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7.6%,高城鎮居民3.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13:1。城鄉收入比由2010年的4.65:1下降至目前的3.13:1,比值縮小1.52。城鄉收入比進一步收窄,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
四、居民消費更加理性合理
2022年我縣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912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875元,較上年減3.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69元,較上年增8.0%。全體居民八大類支出中,食品支出6519元,增3.0%,占比36.4%;衣著支出937元,增3.1%,占比5.2%;居住支出3204元,減4.1%,占比17.9%;家庭用品及服務支出958元,增4.2%,占比5.4%;交通和通信支出2118元,增9.9%,占比11.8%;教育文化娛樂支出2055元,減1.5%,占比11.5%;醫療保健支出1758元,增17.4%,占比9.8%;其他雜項消費支出363元,減0.7%,占比2.0%,消費結構更加理性合理。
五、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有利因素
2022年我縣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穩定增長,主要得益于:一是縣委、縣政府疫情發生以來持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六穩、六保”的一系列措施辦法,助企紓困力度不減,著力保市場主體,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為工資性收入增長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城鎮職工增資、退休人員退休費“十八連增”、低保標準提高以及各種補貼等惠民政策的及時落實、兌現,為城鄉居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農業在繼續發展好傳統優勢的糧食、烤煙、冬早蔬菜種植,豬、牛、羊、雞等種養殖業外,大力發展花卉、芒果、桔柚等產業和規?;B殖,為農村居民收入增加打下了堅實基礎;四是訂單農業、電商平臺、網絡銷售、主要領導直播帶貨、田園經濟等新型銷售模式為農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五是我縣文明衛生縣城的創建、美麗鄉村建設、老舊城區的改造提升、濕地公園網紅一條街的打造,為城鄉居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平臺;六是加強內引外聯合作,大力組織剩余勞動力輸入,為城鄉居民收入增加提供了強勁動力。
六、我縣城鄉居民收入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一)城鎮居民就業壓力大,增收困難。城鎮居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工資性收入,由于受農村勞動力逐步向城鎮轉移、疫情防控、經濟下行等因素的影響,城鎮居民就業壓力增大,增收困難。多年來,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都低于農村居民,2022年幾乎只有一半。廣大居民要轉變觀念,拓寬就業渠道,特別是大中專畢業生,除了考公、考事業編、進入國企以外,還可以到私營企業就業,甚至是自主創業。
二是農資價格持續上漲,農業經營效益不高。農業經營收入目前還是我縣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由于農資價格持續上漲,并一直處于高位運行,加之農產品價格的不確定性,使得農業經營效益不高,制約著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政府在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補貼同時,還要加強對農資生產和農資銷售市場的監管,遏制過高的農資價格,提高農業經營效益,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增加收入。
三是城鄉居民對就醫、就學、養老、購房的擔憂依然存在,制約了消費內生動力的釋放。除了食品煙酒支出以外,就醫、就學、住房支出是我縣城鎮居民主要支出,2022年占比分別達11.5%、11.8%、17.9%,加之對未來養老的擔憂,有錢也不敢大膽消費,要為就醫、就學、養老、購房做準備。就醫方面,雖然建立了醫療保障體系,報銷比例在不斷提高,但由于藥價虛高、過度檢查、自費藥品、材料濫用等不良現象的存在,醫療支出仍是廣大居民不小支出,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藥企、醫療單位的監管力度,杜絕不良現象的發生,使老百姓有好的政策得到好的實惠。
就學方面,“要有好的就業,就要有好的教育,要有好的教育就要有好的學校”已成為廣大居民的共識,由于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為了爭奪優質教育資源,不惜花費重金進入好的學校,使教育支出已成為我縣城鄉居民不小的負擔。
養老方面,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規律,也是不可逃避的現實問題,我國雖然建立了養老體系,但在目前的物價和生活水平情況下,由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力度不強,沒有徹底消除廣大居民對未來養老的擔憂。對大部分靈活就業人員來說,一年萬元左右的保費支出是一個難以承受的負擔,積極性不高。要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障體系,適當提高保障標準和調整保費支出,徹底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
購房方面,隨著黨中央、國務院“房住不炒”戰略的實施,房價上漲的勢頭已得到有效遏制,但仍處于高位。相對于收入來說,在二、三縣城市購買一套房子,除了要掏空幾代人的積蓄以外,還要背上20-30年的房貸負擔。目前雖然房市處于疲軟狀態,但要繼續貫徹落實“房住不炒”戰略的政策、措施,防止房價再度反彈上漲??傊瑸榱素瀼貙嵤┖?/font>中共中央、國務院《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要解決好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調動廣大居民消費的內生動能。
| 上一條:武定縣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簡析 |
| 下一條:2022年前三季度武定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進一步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