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我縣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全力穩經濟、增動能、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各項穩經濟促消費政策效應日漸顯現,居民消費信心穩步提升,消費市場快速增長。
一、商貿運行基本情況
(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季度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4613.3萬元,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州第4位(較上半年提升2位)。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的消費品售額為247812.2萬元,同比增長11.9個百分點;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為146801.1萬元,同比增長12.1個百分點。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實現326640.1萬元,同比增長11.9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2.8%。餐飲收入67973.2萬元,同比增長12.1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7.2%。
(二)四大行業運行基本情況。三季度全縣實現批發業銷售額242799.3萬元,同比增長18.6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州第4位(較上半年提升6位);實現零售業銷售額336446.1萬元,同比增長21.6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州第4位(較上半年提升2位);實現住宿業營業額19351.3萬元,同比增長17.1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州第8位(較上半年提升1位);實現餐飲業營業額92783.7萬元,同比增長32.9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州第2位(較上半年提升6位)。
二、存在問題
(一)限上單位規模小、發展不平衡。三季度,我縣限額以上企業(含大個體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319.3萬元,限上占比僅達14.8%,遠低于全州的25.2%,暴露出全縣限額以上企業不夠強,不夠大的弱點,對總量的支撐力度明顯不夠。
(二)消費潛力挖掘不夠。旅游消費、節慶消費、周末經濟、夜間經濟打造還有差距,能夠吸引外地居民特別是昆明群眾的消費活動不多,本地消費潛力挖掘不夠。
(三)區域位置及網絡購物導致消費外流嚴重。武定縣城距昆明市區僅1個小時車程,縣城市場品牌商品品種少,選擇余地小,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我縣消費外流嚴重,特別是高端消費外流現象比較突出;另外隨著快遞收發網點的完善,大眾從淘寶、京東及抖音等購物平臺的消費導致消費外流嚴重,沒有在本縣產生效益。
三、下步工作建議
(一)打造特色武定消費市場,吸引外來消費。積極推進各項促消費政策的落實。打造一批特色的專業消費市場,瞄準昆明消費人群,抓住秋冬兩季我縣各色蔬菜、水果上市的關鍵時期,科學設置特色果蔬交易區域,形成有特點的農特產品交易市場;充分發揮農特產品交易市場的消費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各類消費活動蓬勃發展;大力發展假日經濟、周末經濟,積極開展節慶消費;多方位宣傳我縣的農特產品和特色活動,打造昆明后花園,吸引昆明群眾到武定度周末、購買特色果蔬、壯雞等特色產品,開展多方面的消費。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地攤經濟,挖掘縣城適合打造的區域,開設特色商業夜市、露天市場,推出夜游、夜娛、夜宿等系列項目,不斷點燃夜市活力。
(二)挖掘鄉村市場需求,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在鄉村布局大型的綜合商店、便利店、農貿市場等,加快農村流通市場的建設,促進消費,更好 的為廣大鄉村人員提供商品服務。加快推進長己線等縣鄉公路建設,完善農村流通體系,提升人流物流商品流速度。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進入農村的商品品質,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改變農民消費觀念,促進農村消費。
(三)加大限上企業培育力度,力求穩存量有增量。針對全縣限上單位數量少、規模小、占比低等特點,加大對限上商貿企業的清理,培育限下成長發展為限上企業的工作力度,鼓勵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工貿分離、農貿分離”的工作力度,將已達到限額以上標準且符合要求的企業納入統計范圍,做到應統盡統。
(撰稿:楊世福,審稿:陳世槐)
| 上一條:武定縣2023年三季度建筑業產值穩中提質 |
| 下一條:2023年前三季度武定縣農業經濟平穩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