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定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工作要求,壓緊壓實“三農”工作責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居民收入得以穩定增長,但持續增收還需多向發力。。
一、武定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結構特點
2023年,武定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6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4%。增速比全國7.7%高0.7個百分點,高于全省0.4個百分點,低于全州0.8個百分點,我縣增速比上年同期(7.6%)加快0.8個百分點;從絕對數看,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63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11元,低于全國絕對數(21691)12939元,低于全省絕對數(16361)731元,低于全州絕對數(16846)1216元。
農村居民收入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21691元)的72%,較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
2023年武定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四項收入增速呈現“三增一降”態勢,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增長76.7%,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平穩增長,財產凈收入增長12.7%,轉移凈收入增長6.9%,經營凈收入大幅下跌27.1%。
(一)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785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946元,同比增長76.7%。主要得益于疫情之后就業形勢穩定,鄉村振興道路、水利項目推進,帶動農村就近務工人數增加。同時武定縣加大發展鄉村旅游,旅游業的恢復帶動了餐飲、零售、住宿等從業行業收入穩定增長,積極帶動這些行業從業人員穩崗增收,有力促進工資性收入的增長。
(二)經營凈收入大幅下降,嚴重拖累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其中第一產業經營凈收入負增長57.1%。經營凈收入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逐漸下降。由去年同期占比51%下降為34.5%。其中第一產業經營凈收入今年絕對數2936元同比去年(6848)減少3912元,下降57.1%;原因是新老樣本相比差距較大,養殖和種植業經營凈收入均大幅減少。老樣本生豬規模養殖戶14戶,新樣本無此類規模戶,牧業收入由去年1283447元銳減為今年556647.30元,減少72.7萬元,牧業收入下降57%;煙草種植戶老樣本16戶,新樣本僅有5戶,僅出售煙草收入由去年850554元下降為今年338903元,減少51.2萬元,煙草收入下降60.1%;
(三)財產凈收入穩定增長。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27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元,同比增長12.7%。財產凈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農村鄉村振興農業企業引進,土地流轉租金的增加。
(四)轉移凈收入緩慢增長。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3048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7元,同比增長6.9%。一方面武定縣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外出就業人口持續增長,外出從業寄帶回收入也相應提高;另一方面,武定縣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養老金實現19連增。加大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農村60歲以上居民養老金不斷增長,全縣發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6872.89萬元,同比增幅14.77%。兜底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健全,進一步促進轉移性收入上漲。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工資性收入高速增長缺乏內生動力
因為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較低,難以適應目前招商引資引進的高新企業用工需求,多數只能從事重勞力、低薪工作,導致農村務工人員就業不夠穩定,工資增長乏力。
(二)農業經營收入持續增收難度較大。2023年,武定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經營凈收入由去年占比51%下降為今年占比34.5%,本來農業經營收入特別是第一產業經營凈收入長期以來都是農村居民最穩定的收入來源,但是今年由于牧業生豬、肉牛價格持續低迷、豬瘟不斷,農資成本的波動變化以及自然風險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農業經營收益。
(三)轉移性凈收入增長缺乏持續穩定的驅動力
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民工勞動技能不足和提升不夠。首先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表現低迷,受其影響,建筑等行業用工需求不斷減少,相關農民工務工狀況不穩定,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其次隨著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不斷升級,制造業和服務業就業崗位技能要求不斷提升,而農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勞動技能較為單一,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所需技能相比滯后,進而出現就業難、工資薪酬不高等問題。影響了寄帶回收入的增長。
三、下步促進農村居民增收建議
(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業經營效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打造種植、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全能產業鏈,推行“公司+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與養殖戶建立訂單生產、保護價回收和養殖技術服務等利益聯結機制,組成產業化聯合體,解決農戶在資金、技術和市場上的難題。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帶動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其次是加強農資供給保障,穩定農資價格,加大惠農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強化政策激勵效益。三是著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響、有競爭力的品牌農產品。大力抓好農產品包裝、冷藏、儲運、深加工、營銷鏈條。緊緊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成果,為經營凈收入撐起“保護傘”,促進經營凈收入快速增長。
(二)因地制宜,找準適合調查戶收入支撐點,探索增收新途徑
根據抽中調查樣本地處環境和調查戶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措施,促進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
1、對于收入整體較低、調查戶思想嚴重滯后,換戶率較
高的山區調查點采取鄉村兩級入戶扎實做好思想動員工作,穩定調查戶的情緒,認真做好記賬工作,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動員青壯年勞動力就近務工和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
2、協調煙草部門,增加煙草種植調查戶的種植合同,增
加出售煙草收入。
3、對于收入部分較低,地處縣城半山區的調查點,可因
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培育養殖大戶,培育平臺經濟、電子商務等,增加新型、靈活就業崗位;動員勞動力就近務工及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寄帶回收入等,來增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一步優化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實施稅收優惠、減免政策,引導返鄉農民工參與到農業生產和基礎建設中,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扶持農民工創業帶動本地居民就業;
| 上一條:武定縣2024年一季度農業經濟運行情況簡析 |
| 下一條:武定縣2024年1-3月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