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建筑業產值統計采用按經營主體活動發生地進行統計,為建筑業發展情況提供了新的視角。2025 年武定縣建筑業在政策支持、產業發展以及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實現穩步增長。
一、2025年一季度建筑業運行基本情況
(一)注冊地產值和在地產值實現雙增長。2025年一季度注冊在我縣的19家建筑企業共完成產值88428萬元,同比增長17.2%,其中:建筑工程產值完成88328萬元,同比增長17.3%,安裝工程產值完成100萬元,同比下降3.1%,無其他產值。項目在地產值完成123065萬元,同比增長7.4%,全州排名第四。
(二)注冊地合同簽訂呈現“兩增一降”。一季度本年簽訂的合同額為159273萬元,同比增長7.3%,其中:上年結轉合同為79742萬元,同比增長59.3%,本年新簽合同為79531萬元,同比下降19.1%。整體來看,合同簽訂規模的穩定增長,為企業后續經營提供了項目支撐和收入保障,也為武定縣建筑業持續發展奠定了穩固基礎。
(三)注冊地房屋施工面積及新開工面積“雙增長”。19家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為578191平方米,同比增長11.7%;新開工面積為141535平方米,同比增長11.8%。房屋施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的增長,意味著我縣企業在市場上的項目數量和規模在不斷增加。
二、當前武定縣建筑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注冊地資質等級偏低,綜合競爭力不足。我縣尚無特級和一級資質企業,擁有二級資質的僅有7家企業,其余均為三級及以下資質。在競爭激烈的建筑市場中,資質等級往往是企業參與項目投標的“敲門磚”。受資質等級、資金和人才儲備等的影響,武定縣本地建筑企業在參與競標時,劣勢尤其明顯。
(二)外地建筑業產值統計面臨多重困難。由于工程項目地域分散,跨區域協調難度大,部分外地企業存在瞞報、漏報情況;外地企業的工程進度與結算周期難以跟蹤監測;加之統計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人員統計法律法規意識薄弱,缺乏有效的審核與監督機制,填報易出現誤差。此外,各部門缺乏有效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加劇了外地建筑業產值統計的復雜性與困難度。
三、對武定縣建筑業的發展建議
(一)助推企業資質提升。制定并出臺一系列具有定向性的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外地企業進入我縣。鼓勵本土企業加大在人才培養、設備更新、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提升資質等級。密切關注二、三級資質企業的發展,推動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轉型,助力其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逐步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
(二)強化部門協同聯動。首先,要建立跨部門數據共享機制,由統計局牽頭,聯合住建、發改、交通、水務、工信等行業主管部門,對全縣在建項目進行地毯式摸排,全面掌握外地資質建筑企業在縣域內的工程施工動態,確保統計數據應統盡統、真實可靠,為后續產值核算筑牢根基。其次,嚴格規范市場準入,要求所有進入我縣開展工程建設的縣外資質建筑企業,在簽訂項目協議時明確約定,將其產生的建筑業產值如實納入我縣統計范疇,從源頭保障數據歸集完整性。并有定向性的對外地企業進行政策宣講,使各部門及企業深入了解現目前的統計政策,提高部門及企業的配合程度賀重視程度。此外,聚焦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中的建安投資指標,持續加強數據監測與分析,完善統計工作流程,為科學、精準統計外地資質建筑企業建筑業產值提供堅實保障。
(三)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建筑行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武定縣。行業監管部門要加強對企業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為企業搭建合作橋梁,促進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同推動武定縣建筑業的整體進步。
| 上一條:2025年一季度武定縣農業經濟運行平穩 |
| 下一條:武定縣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實現“開門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