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縣各族人民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活力武定、和諧武定的目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克服了冰雹、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積極應對金融危機,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構建經濟社會發展新平臺,全縣經濟社會呈現運行良好、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7891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874萬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55667萬元,增長21.4%;第三產業增加值59373萬元,增長13.5%。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8.6%、43.8%和37.6%,分別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上升12.2個百分點和下降8.2個百分點。
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7︰31.1︰33.2。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即按從業人員計算人均GDP)為9583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461元,按公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626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86342萬元,占GDP的比重為48.3%,比上年提高個0.7百分點。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5.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5%;煙酒及用品價格下降1.6%;衣著價格下降0.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1.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2.5%;交通和通訊價格上漲1.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7%;居住價格上漲2.4%。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6.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12.9%。
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87100人,比上年增加800人。其中:從事農業產業131553人,占70.3%,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從事非農產業55547人,占29.7%,比上年提高了0.6個百分點。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4%,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率)19.5%。
二、農 業
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3287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83%。其中:農業產值47567萬元,同比增長14.52%;林業產值4210萬元,同比增長48.56%;畜牧業產值73235萬元,同比增長4.64%;漁業產值636萬元,同比增長17.27%;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7231萬元,同比減少14.33%。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40403畝,比上年增加333畝,增長0.09%。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47725 畝,比上年增加2254畝,增長1.5%。其中:烤煙種植面積48822畝,增加3118畝,增長6.82%;油料種植面積13531畝,增加1269畝,比上年增長10.35%;蔬菜種植面積77748畝,增加66畝,增長0.08%。
全年糧食產量91986噸,比上年增收3124噸,增長3.52 %。其中:秋糧68337噸,增收2998噸,增長4.59%;夏糧23649噸,增收126噸,增長0.54%。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96422畝,森林綜合覆蓋率55.3%。
表1:主要農、林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產量(噸) |
比上年增長(%) |
水稻 |
34690 |
2.12 |
小麥 |
10579 |
-1.69 |
玉米 |
27046 |
5.41 |
豆類 |
7932 |
-4.03 |
薯類(折糧) |
5691 |
25.30 |
烤煙 |
8512 |
28.21 |
油料 |
2464 |
36.40 |
藥材 |
421 |
637.88 |
蔬菜 |
69412 |
10.78 |
水果 |
9551 |
-3.8 |
板栗 |
917 |
38.73 |
花椒 |
63 |
-1.57 |
核桃 |
223 |
-23.37 |
全年肉類總產量42871噸,增長4.52%;禽蛋產量894噸,增長3.35%;蜂蜜產量126噸,下降5.26%;水產品產量542噸,增長17.32%。大牲畜出欄56920頭,增長5.87%,年末存欄112428頭,減少2.61%;生豬出欄291118頭,增長3.99%,年末存欄196928頭,增長6.52%;羊出欄158149只,增長7.58%,年末存欄165982只,增長1.54%;家禽出欄4544339只,增長3.75%,年末存欄1518580只,增長6.16%。
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61328畝(不含臨時性耕地),其中:水田101445畝,旱地159883畝;有效灌溉面積143141畝,農業機械總動力14866萬瓦特,增長12.2%;農用拖拉機3746臺,同比增長21.9%。農村用電量2880萬度,增長10.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2970噸,增長2.2%;農藥施用量263噸,增長7.3%。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139686萬元,增長28.13%。其中:國有經濟5850萬元,增長61.74%;集體經濟2564萬元,減少44.91%;個私經濟124617萬元,增長26.45%;其他經濟6655萬元,增長2.03倍。
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個,實現現價產值39721萬元,增長43.56%(同口徑比),增加值1644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9.7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8042.9萬元,同比增長14.43%;利潤總額實現5238.3萬元,同比增長9.57%;主營業務收入實現37371萬元,同比增長32.02%。
表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名 稱 |
單位 |
產 量 |
增減(%) |
水 泥 |
噸 |
16264 |
3.59 |
磚 |
萬塊 |
5708 |
45.32 |
瓶裝飲用水 |
噸 |
26200 |
45.56 |
白 酒 |
噸 |
3140 |
-5.82 |
炸 藥 |
噸 |
11630 |
50.43 |
銅 精 礦(金屬噸) |
噸 |
1633 |
48.72 |
鐵 礦 石(原礦) |
噸 |
529431 |
44.11 |
鐵 礦 石(精礦) |
噸 |
64256 |
93.42 |
鈦 精 礦 |
噸 |
250733 |
58.72 |
鈦 白 粉 |
噸 |
672 |
-73.33 |
木 紋 石(板材) |
平方米 |
435800 |
6.29 |
木 紋 石(荒料) |
立方米 |
20250 |
-12.6 |
高 鈦 渣 |
噸 |
37008 |
86.34 |
全縣11個(含外地)資質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15069萬元,比上年增長43.08 %,實現利潤615萬元,增長12.2%,實現稅金38萬元,下降58.2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881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城鎮投資43901萬元,增長18.06%;農村投資9419萬元,增長40.39 %;農村私人投資7467萬元,增長34.23%;房地產投資12094萬元,增長165.92%。建筑工程投資36932萬元,增長5.08%;安裝工程投資4321萬元,增長398.81%;在城鎮投資中國有單位投資32747萬元,增長18.23%;非國有單位投資11154萬元,增長17.57%。全年新增固定資產6781萬元,比上年增長36 %。新開工項目50個,比上年下降31.5 %。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2094萬元,比上年增長165.9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6883萬元,增長1664%。房屋竣工面積235190平方米,增長9.77 %。商品房銷售額9020萬元。其中,期房銷售額8076萬元,所占比重89.53%。
五、國內外貿易及招商引資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16.7萬元,比上年增長21.7 %。分城鄉看,縣級實現26406.9萬元,增長18.6%;縣級以下實現14309.8萬元,增長27.87%。分經濟類型看,公有制經濟實現9941.1萬元,增長50.53%,其中國有經濟實現3183.5萬元,增長1.34倍;非公有制經濟實現30775.6萬元,增長14.61%,其中個私經濟實現30757.6萬元,增長14.54%。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的消費品零售額占75.6%,比上年下降4.7個百分點。
全年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30個,累計完成招商引資42846萬元,增長22.61%。其中:省外資金4122萬元,省內州外資金38724萬元。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676.921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51公里。全年完成客運量164.4萬人,增長119.2%;客運周轉量7313萬人公里,增長25.2%;貨運量56.11萬噸,下降0.5 %;貨運周轉量4364萬噸公里,增長2.44 %。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296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03萬元,增長13.2%。年末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109238部,其中:移動電話用戶達84878戶。互聯網用戶達4509戶。
全年共接待游客81.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33%,實現旅游總收入18956.56萬元,增長20.82%。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0599萬元,比上年增收7426萬元,增長56.37%。其中:上劃中央“兩稅”收入7150萬元,增長52.65%;上劃中央和省級所得稅收入1370萬元,增長47.79%;上劃省級耕地占用稅71萬元,增長6.89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008萬元,增長58.98%。地方一般預算支出54158萬元,增長34.69%。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93554萬元,同比增長26.6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15622萬元,增長29.95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90318萬元,增長14.45%。金融機構凈投放現金10225萬元,同比增長93.14%。年末存差103236萬元。
全年縣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4386萬元,已決賠款1838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有校點278所,1406班,在校學生40265人,專任教師2512人。其中:普高2所,75班,在校學生3767人,專任教師400人;初中13所,229班,在校學生10636人,專任教師620人;小學249所,942班,在校學生22418人,專任教師1378人;幼兒園12所,147班,在校學生3002人,專任教師75人。
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99.09%,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8.42%。
全年上報省州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0項,其中:省級立項1項,州級立項3項。受理專利申請7件,批準專利7件。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圖書館1個,藏書量9萬冊,電視覆蓋率95.5%,廣播覆蓋率96%。
醫院2所,鄉鎮衛生院1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站1所。有衛生技術人員45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40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534張,其中醫院床位345張。
全年體育健兒參加州級及以上體育競技比賽獲得獎牌35枚,其中:金牌17枚、銀牌7枚、銅牌11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扶貧和社會保障
據統計,全縣常住人口27.78萬人,出生率11.93 ‰,死亡率7.39 ‰,自然增長率為4.54‰。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全縣總人口270641人,比上年增加1228人。其中:農業人口249863人;非農業人口20778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142251人,占總人口的52.56%,其中彝族人口82039人,占總人口的30.3%,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7.7%。百人以上少數民族有彝族(82039人)、傈僳族(27439人)、苗族(22139人)、傣族(8683人)、回族(987人)和哈尼族(687人)。全年出生人口2967人,死亡人口1786人;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計算)為105。
全縣年末在崗職工人數達8659人,工資總額達18891萬元,人均年工資總額21664元,比上年增長8.95%。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93元,比上年增加352元,增長16.4%,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1元,比上年增加1666元,增長15.1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 54.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50.79%。年末全縣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0.43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2.5平方米。全縣130個村(居)委會,有118個通電話,126個通公路,126個通電,123個通自來水。
全年共投入扶貧資金5321萬元,完成79個整村推進,搬遷260戶1040人,解決絕對貧困人口20690人,解決低收入人口9860人。
參加養老保險職工3324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6311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11503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26749人,參合率達91.22%。
全縣全年領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鎮2770戶4946人,農村 5339戶15805人。民政優扶革命傷殘軍人104人、在鄉復員軍人341人。有養老院11個,收養173人。
注:1、本公報數為初步統計數。
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達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有資質建筑企業是指在我縣登記注冊的資質在四級以上的建筑施工企業。
| 上一條:武定縣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 已是尾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