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武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武定縣“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武政通〔2022〕37號),以下簡稱《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為方便各部門更好地理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過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云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楚雄州“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武定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規劃,結合我縣實際,縣發展改革局牽頭起草了《武定縣“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經征求各鄉鎮、縣級各部門意見和建議,認真修改完善后提請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定,最終形成了《武定縣“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二、主要內容
《武定縣“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共8章37個小節。
(一)發展基礎和形勢展望。主要包括發展基礎、發展形勢研判、面臨的發展機遇、項目建設的綜合研判四個方面。我縣“十三五”期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融合基礎設施成效明顯、創新基礎設施取得很大進展,但是信息基礎設施覆蓋率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培育不足、數字技術融合應用基礎薄弱、數據資源共享程度不高、新基建項目建設要素保障不力等問題仍然存在,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區域競爭力較弱,城鎮化水平較低,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與其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不相符,資源優勢并未轉換為經濟優勢,隨著滇中產業園區的崛起,武定在區域競爭中有逐步被邊緣化的趨勢,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缺乏,發展后勁不足。武定區位、交通優勢、氣候多樣、礦產資源豐富、名特產品豐盛、旅游資源獨特,為武定縣推進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契機、轉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打下了基礎。要充分認識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武定縣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升質量和效益的戰略重點,也是全縣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總體要求。主要包括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的,以“網絡強州”“數字楚雄”“智慧楚雄”建設為引領,以“打造立足武定、通達昆楚、聯動雙祿、服務周邊地區的縣級城域核心節點”為目標。堅持統籌規劃、系統推進,需求導向、以用促建,技術引領、適度超前,政府引導、多元投入,集約共享、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則。立足武定縣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結合武定縣“十四五”生產力空間布局、城鎮發展空間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布局要求,以統籌推進全縣傳統基礎設施、實體經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快轉型升級進程為導向,構建“重點引領、協同兩祿、多點支撐、一體發展”的“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布局。到2025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成效顯著,高速、泛在、融合、智敏的高水平發展格局趨向成熟,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全面深度融入城鄉生產生活,新型基礎設施達到全州先進水平。
(三)夯實基礎,構建高速泛在優質新網絡。主要包括有序提升城鄉5G網絡覆蓋、推進落實“5G+”創新應用、補齊網絡短板、加快打造“全光武定”、加快IPv6全面部署、推進4G網絡提升和深度覆蓋和大力發展物聯網三個方面。
(四)多元應用,接入數字創新應用新平臺。主要包括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區塊鏈技術云平臺、銜接人工智能應用支撐平臺、匯集基礎數據接入綠色數據中心平臺、應用基礎研究與產業創新平臺五個方面。
(五)賦能提效,鑄造傳統基建升級新載體。主要包括推進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智慧物流基礎設施、數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四個方面。
(六)數產融合,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新引擎。主要包括推進農業智慧化轉型、推進制造業改造升級、推進文化旅游產業智慧化升級和促進在線經濟新業態發展四個方面。
(七)智慧宜居,樹立民生服務增效新場景。主要包括推進數字化社會治理能力、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基礎設施、數字醫療服務體系、智慧教育普惠提質和數字生態環保能力建設五個方面。
(八)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強組織協調、創新運管機制、強化用電保障、推動覆蓋共享、加大資金支持、引進培育人才、增強安全保障、強化督查問效八個方面。
| 上一條:圖解《武定縣“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
| 下一條:圖解《武定縣“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