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網訊 為從根本上打贏脫貧攻堅戰,武定縣堅持從實際出發,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合力脫貧攻堅,探索出一條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精準脫貧新路子。
該縣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利用電視臺、鄉村道德講堂和小廣場大喇叭等平臺,以開展一堂黨課進基層、一次文體活動進農村、一冊書籍進農家、一批扶貧優秀作品進陣地、一次“雙百雙講”活動進鄉村、一批文明家庭創評、打造一批感恩教育示范村、一批領導電視訪談、一個道德故事進講堂的“十個一”活動,全方位占領農村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高地,把扶貧與扶志緊密結合起來,破除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激發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從宣傳引導、勵志教育、典型引路三個方面入手,實施“志氣扶貧”,著力破解部分貧困群眾目標不清、底氣不足導致“不敢脫貧”等突出問題,激發貧困戶脫貧斗志,讓群眾行動起來,堅定“奮斗改變貧困”的決心和信心。
為在全縣農村群眾中營造“心懷感恩、自信自強、更新觀念、實干脫貧”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有針對性地開展百名“脫貧光榮戶”和百名“致富先鋒戶”評選活動,有力促進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一方面,在2017年前已經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以戶為單位申報脫貧光榮戶;另一方面,在非貧困戶中以戶為單位申報致富先鋒戶,讓貧困戶學有榜樣、行有示范、趕有標桿,形成“向先進看齊、向先進學習、努力爭當脫貧標兵”的良好風尚。在百名“脫貧光榮戶”和百名“致富先鋒戶”評選活動中,涌現出了己衣鎮己衣村委會大凹子村田宗會等一批“脫貧光榮戶”和高橋鎮彎腰樹村潘應芝等一批“致富先鋒戶”,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愿脫貧、敢脫貧、能脫貧、會脫貧”的內生動力。
通過典型引領,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扶志與救助相結合的扶貧方式,積極開展公益救助活動,有效破解部分群眾“習慣窮”“爭當窮”“無奈窮”等思想頑疾,樹立“安貧可恥、脫貧光榮”“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脫貧不等不靠、致富用力用腦”的思想理念,匯聚強大精神動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