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產業興 民生為本繪新景——金沙社區搬遷安置的破局之道
在烏東德水電站庫區的金沙社區,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彝族移民李阿婆,如今每天步行十分鐘就能到社區手工作坊從事食品包裝工作,每月增收2000余元;這些生動實踐,正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紐帶、以民生為根本,打造全省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移民搬遷安置典范的縮影。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移民搬遷安置的破局之道,首在產業轉型的精準施策。武定縣創新“黨建+龍頭企業+合作社+移民戶”模式,社區黨組織充分分析,尋找商機,引進農業科技公司盤活千畝土地,建成鮮切花種植基地,帶動20余戶移民年均增收1.9萬元;家門口務工車間推行“彈性工時+計件薪酬”,日均提供80~120個崗位,讓無法離鄉的移民實現“樓上安居、樓下樂業”。
機制創新:從“管理”到“治理”的跨越。成功,離不開治理體系的系統性重構。武定縣進一步深化“雙報到”工作,在金沙社區探索“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組建治安巡邏隊和社工服務平臺,化解矛盾糾紛5000余件,實現“小事不出社區”。民生為本:從“安居”到“樂業”的升級“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在武定縣實踐中得到生動詮釋。武定縣投入專項資金完善移民社區醫療、教育設施,推行“幫代辦”便民服務,建成1200平方米的兒童活動中心,解決300余名留守兒童托管難題;武定縣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
金沙社區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融合的縮影。實踐表明,移民搬遷安置的核心在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黨建引領凝聚合力、產業融合激發活力、機制創新釋放潛力,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共融的新路徑。